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六)
①台湾?②福建?③江苏?④广东?⑤海南?⑥广西 A.①②④⑤ B.①②④⑥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A
小题4:.D
本题解析:
小题1:台风是形成于热带、副热带海区,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洋面,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其形成除了有足够的温度条件外,还必须有一定地转偏向力的作用。B选项位于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不够,不能形成气旋;C、D纬度太高,温度不够。
小题2: 遥感(RS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处理、提取和应用技术,目标信息特征的分析与测量技术等。因为能及时准确地探测地面情况,所以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GIS技术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系统,GPS技术能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小题3:台风主要影响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小题4:本题组考查台风的形成条件、移动路径、风力大小及发生时间等。目前还无法防止台风的发生,只能通过加强台风预报和监测,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36分)
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东北部海域的里氏9.0级地震诱发了海啸,大船渡市的海啸浪高达到23.6米。
(1)简析海啸对大船渡市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6分)
表:2009年中、日部分数据比较
? | 石油自给率(%) | 能源消费总量(亿吨石油当量) | 人口![]() | 核电占全国发电总量的比重(%) |
日本 | 0.2 | 5.8 | 1.28 | 34![]() |
中国(大陆) | 50 | 20.3 | 13.3 | 1.12 |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造成的自然灾害是?(?)
A.地震
B.水土流失
C.海啸
D.火山喷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地震、海啸、火山喷发主要是因为自然原因,而水土流失主要是因为人为的植被破坏导致。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图为“某大河流域的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1:若在图中乙处修建一水库,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A.会使图中湖泊不断萎缩,盐度升高,生态破坏
B.河口滩涂面积增速变缓
C.库区周围土地盐碱化严重
D.使河流下游径流量增大,洪涝灾害加剧
小题2:关于图中所示地区地质、地貌和地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向斜成岭,背斜成谷
B.①地地下有可能找到石油
C.地质基础很不稳定
D.从甲到乙,地层形成年代越来越老
小题3: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河冬季有凌讯现象
B.该流域自然带呈现明显的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C.该河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D.该河以降水补给为主,流量季节变化较大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若在乙处修建水库,水库能条件河流下游的径流量,并使带到下游的泥沙减少,故可能导致河口地区因泥沙来源减少,而使沿海滩涂的增速减慢。
小题2:图示甲处中间岩层向下凹,故判断为向斜,而中间地势较两边高,故判断地形为山岭;但②处为背斜,形成的地形不属于谷地,A项错误;结合“背斜储油,向斜储水”的原理,①处地下可能找到水,而不是石油,B项错误;图示的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坚硬,地质基础应较为稳定,C项错误;结合图示从甲到乙的岩层分布,岩层分布由上到下,故岩层年龄越来越老,D项正确。
小题3:凌汛的形成条件:①河流有冰期,②河流自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流,图示河流自西向东流,故不符合凌汛形成条件,A项错误;图示植被带的变化主要呈现从山麓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向山顶逐渐出现针叶林、高山草原、草甸的变化,应属于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B项错误;根据该地区山麓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的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项错误;该地区位于大陆东岸的沿海地区,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判断应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内,故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受季风性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影响,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大,D项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点较多,但基础性较强,解题需要掌握以下几点:①掌握水库建设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②掌握地质构造的基本判断方法和对地质实践的影响;③掌握凌汛形成的基本条件;④利用自然植被的变化规律判断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⑤能利用海陆位置和自然植被类型判断气候类型。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可引发风暴潮的天气系统有
①热带气旋 ②副热带高压 ③温带气旋 ④极地大陆气团 ⑤冷暖空气交互影响形成的锋面 ⑥极地高气压
[? ]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③
D.④⑤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气的热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