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等值线图》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3-16 10:23:51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根据“大气环流的变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图表示北半球夏季的大气环流状况 B.一般地说,C地降水量比B地少 C.D处为副极地高气压带 ,E处为副热带低气压带 D.一般地说,A处在多雨带,E处在少雨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图示赤道低压带完全位于赤道以南地区,故判断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判断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A错误;图示C为盛行西风带,多雨,B为东北信风带,少雨,B错误;D为60°附近的副极地低压带,C错误。图示A为赤道低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故多雨,E为副热带高压带,盛行下沉气流,故少雨,D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从根据气压带风带分布的纬度位置,结合全球气压带风带的气流运动和对气候的影响即可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下面左图为世界某区域简图,右图为区域内甲处气温与降水季节分布图,读图回答。

? (1)简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6分) (2)分析左图中甲地发展花卉种植的自然条件。(10分) (3)左图中乙海域7月份洋流方向是什么,试从气压带风带移动分析其成因,并分析这种洋流对沿岸陆地环境的影响。(10分)
参考答案: (1)(1)山地高原为主;(2分)西北高东南低;(2分)相对高差大(地势起伏大)(2分)。? (2)(2)有利条件:光照强;(2分)终年温暖,年温差小;(2分)年降水量较多;(2分)?不利条件:降水季节变化大,干季水资源短缺;(2分)地势起伏大(2分)。? (3)(3)洋流流向东北。(2分)?形成原因:7月份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随之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2分)西南季风吹拂表层海水向东北方向流去。(2分)由于西南季风对于图示沿海地区是离岸风,表层海水向东北方向流去,深层海水上泛,形成冷性上升补偿流。(2分)冷海流对沿海地区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使沿海陆地形成荒漠景观。(2分)
本题解析: (1)地形特征主要从以一下几个方面描述:地形类型(高原、山地、丘陵、山地、平原、盆地)、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波高度、地势状况(哪高,哪低)。而要回答以上特征关键在于学生分析等高线图。分析等高线的走势、变化、数值大小、疏密。据此,从图甲看出:海波大多在500米以上,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沿海是狭窄的平原;西北高,东南低,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 (2)此题考查农业的区位条件。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区位条件:气候(光照、热量、水分)、地形(类型、海拔、坡向)、土壤(肥力、酸碱性)、水源(灌溉条件)。学生的分析的时候,不能所有的条件全部堆上,而是根据当地的地理特征,因地制宜的回答问题。同时自然条件分有利和不利两反面。所以学生要认真审题。根据上面两图分析:有利:位于低纬度(0——10°),光热充足;终年高温,温差小(图乙,温度在15——20°之间),不受冷害的影响;降水充足(图乙,全年降水在700mm以上);不利:图甲反映地形为山地,同时等高线密集,起伏大,不利种植;图乙反映,降水虽多,但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3)此题考查洋流相关知识,根据图甲,判断是索马里半岛,位于北印度洋的西岸。在北印度洋,由于海陆轮廓、季风环流的影响,北印度洋形成独特的季风洋流:冬季:亚欧大陆形成高压中心,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低压中心,风从高压吹响低压,在北半球地砖偏向力的影响下,吹东北风,从而带动海水大规模的向西运动,形成逆时针的季风洋流。而此时索马里半岛沿岸形成索马里暖流;夏季,亚欧大陆形成低压中心,澳大利亚大陆形成高压中心,风从高压吹响低压,在南半球地砖偏向力的影响下,吹东南风,而此时,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和风带也随之北移,东南风越过南半球,在北半球地砖偏向力的影响下,风向发生变化,东南风变成西南风,从而带动海水大规模的向冬运动,形成顺时针的季风洋流。而此时索马里半岛沿岸形成索马里寒流(对于索马里来说,西南风为离岸风,使得深层海水上泛,形成上升补偿流);对沿岸具有降温减湿,使沿海陆地形成荒漠景观。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北半球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完成下列各小题
 小题1:上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A.先向南,再向西南 B.向北 C.先向北,再向东北 D.向南
| 小题2: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278米 B.150米 C.400米 D.199米
|
小题3: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4:区域的东面临海,当太阳从海平面上升起时,冬季不能看到但夏季能看到日出的点是?
A.甲村
B.②地
C.①地
D.乙村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D
本题解析:
小题1:此图属于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来判断地图上的方向。首先找出河流(山谷)处地势高低变化状态,结合指向标即可判断。
小题2:根据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d>△h≥(n-1)d(n表示陡崖处重合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h表示陡崖相对高度),可得:400>△h≥200,所以A项符合。
小题3:要能看到两村,在视线内不能有遮挡,判断方式可以从图中四地分别作到甲村和乙村的地形剖面简图。从①能看到甲村,不能看到乙村;从③不能看到甲村,能看到乙村;从④不能看到甲村,能看到乙村。
小题4:此地为北半球某地,冬季日出东南,夏季日出东北。可以想象太阳在冬季位于此图的东南方向,冬季位于东北,再从四备选项中的四地向这两个方向观察,在视线内没有遮挡的话就能看到。甲村冬季能看到,夏季不能看到;从①地冬季和夏季都能看到;从②地冬季和夏季都能看到;从乙村冬季不能看到,夏季能看到。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6分)
材料:

(1)在图12所示气压形势下,a等压线的数值为 百帕,①地可能出现的风向是 。若甲天气系统中心气压值增大,几天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寒潮天气,在此期间,②地的气压和天气变化状况是 ?。
随着季节变化,当甲天气系统消失时,控制澳大利亚大陆西南角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8分)
(2)图12中A—B—B—C一线年降水量大致出现“由A至B逐渐减少、由C至B逐渐减少“的变化特点,试分析其成因。(8分)
参考答案:
(1)1012.5 西北风(偏北风) 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西风带(8分)
(2)由A至B,降水主要受西风气流影响,西端的山口有利于西风气流深入,在山地迎风坡形成降水(地形雨),水汽含量由西向东逐渐减少;由C至B,主要受东南季风(夏季风)影响,由于海陆位置的差异(距海远近不同),来自太平洋的水汽由沿海向内陆(由东向西)逐步减少(8分)
本题解析: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等压距是2.5;所以a的气压是1012.5;等压线上风向的判断(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风向向右偏)。②地将经历冷锋的影响。澳大利亚大陆西南角是地中海气候,当甲天气系统消失时,南半球是冬季。地中海气候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温和湿润。
(2)从C到B影响降水主要是陆地位置,越向B,离海洋越远,降水越少;从A到B,主要是新疆北部的山口在盛行西风的影响下,深入进来,加上地形的影响,形成地形雨。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
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在西段呈东北—西南走向,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
B.河流
C.山脉
D.海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