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题《城市与地理环境》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二)
A.毗邻大学,文化氛围浓厚 B.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C.视野开阔,俯瞰全城 D.绝版水岸名邸,依山傍水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②位于城镇中心,并且交通便利,应该为商业区;③靠近铁路,便于运输,位于城镇下风向,并处于河流下游,所以为工业区;①靠近河流上游和上风向,为住宅区。
小题2:题目要求是反映自然环境,A、B错误;C中,乙处地势并不高,不能说视野开阔,俯瞰全城。?
小题3:甲作为工业区,其布局一方面考虑工业需要,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另一方面考虑尽量避免对城区的污染,在城市下风向,接近河流下游。而环境优美一般不作为工业区布局的考虑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有人把城市楼房超过90m部分的高度之和称为“城市个头”。2011年香港和重庆“城市个头”在中国排名靠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下列原因更合理的是香港
A.洪涝灾害更少
B.淡水资源更多
C.经济水平更高
D.土地成本更低
小题2:今年来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其主要积极影响是
A.节约建筑用地
B.缓解交通压力
C.降低建筑耗能
D.扩大用地规模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香港位于我国南部沿海,雨季长,降水多,受台风影响多,重庆位于内陆,所以香港洪涝灾害多,A错。淡水资源多与楼房高没有必然联系,B错。建筑的高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关,香港比重庆经济水平高,有实力发展高层建筑,C对。香港土地成本高,D错。
小题2:重庆是山城,位于山谷中,土地面积有限,发展高层建筑,可以节约建筑用地,A对,D错。建筑越高,人口密度越大,不能缓解交通压力,B错。越高,建筑的难度越大,会增加建筑能耗,C错。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为“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示意”。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2000年该国城镇化水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
A.15%
B.35%
C.55%
D.75%
小题2: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A.60年代初期
B.70年代中期
C.80年代中期
D.90年代后期
小题3:1961--2007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
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
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
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D.进入郊区化阶段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
小题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
小题2:90年代后期,城镇人口迅速上升,而乡村人口数量下降,则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
小题3:图示1961年---2007年,该国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反映城镇化加速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A城市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主要是
[? ]
A、两河交汇处,航运便利
B、铁路运输便利
C、矿产资源丰富
D、人口密集,农业发达
2、下列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中,适合A城市的是
[? ]
A、在周围地区建卫星城,疏散城市中心区人口
B、大规模扩大城市面积,减轻人口过多压力
C、严格控制工业“三废”的排放
D、将工矿企业迁往远离城市的地区
参考答案:1、C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显示为某国际大都市中心至70千米范围内的近远郊区的卫星城昼间与夜间人口数量。该都市与周边区域的铁路运输系统与通勤车站群密集,中心区的地理坐标为35°41′N,139°46′E。据此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信息表明,由都市中心至70千米范围的卫星城(?)
A.夜间的交通压力逐渐增大
B.昼间与夜间人口数量差值基本持平
C.昼间的人口密度逐渐增大
D.昼间与夜间人口数量差值逐步减小
小题2:在该都市的发展过程中,由中心区向外转移的产业最有可能为(?)
A.金融业
B.制造业
C.信息业
D.传媒业
小题3:该都市是(?)
A.英国的伦敦
B.日本的东京
C.中国的上海
D.美国的纽约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由都市中心至70千米范围的卫星城昼间与夜间人口数量差值逐步减小。市中心昼间入口人数多,越往郊区,差值越小。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工业区的分布。制造业由中心区向外转移,可能节省土地租金和减小市中心的污染。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3:根据中心区的地理坐标为35°41′N,139°46′E,判断该中心区为日本的东京。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题《大气的热状况与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