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关于三个经济地带的正确叙述是( )
A.东部地带的各省、市、自治区都有海岸线
B.技术创新能力强是东部经济地带各地共同的优势
C.发展第三产业是促进东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D.环渤海经济地带的经济腹地是指华北地区
2、填表题 2011年4月25日,南水北调中线干线主体工程全部开工。按照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目标,中线一期工程的主体工程将于2013年底完工,2014年汛后全线通水。读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完成1-2题。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
①冬季水量小,调水量受季节限制
②需开挖新河道,工程量大
③污染严重,水质差
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
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 ]
A.③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③④
2.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大量调水会增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加剧沿线地区的土壤盐碱化问题
C.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的洪涝威胁
D.将促进受水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3、单选题 渤海沿岸的省区分别是:
A.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
B.辽宁﹑河北﹑天津﹑山东
C.辽宁﹑北京﹑天津﹑山东
D.辽宁﹑河北﹑ 北京﹑山东
4、单选题 关于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开发错误的是(?)
A.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着黑土、黑钙土,这些土壤富含有机质,土层深厚,生产力高
B.东北地区的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中西部和三江平原的西部
C.松嫩平原的中西部是黑钙土的主要分布区
D.黑土和黑钙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
5、综合题 阅读资料,完成各小题。(13分)
资料1:中国80年代开始,由于社会政治稳定、市场潜力巨大、劳动力成本低、产业配套能力强和现代物流发展快等优势,成为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主阵地。而珠江三角洲又处于中国的前沿阵地,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
资料2:珠江三角洲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示意图。

(1)在第一次产业转移中珠江三角洲作为产业转入区的原因是:?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A是珠江三角洲在第一产业转移过程中接受的产业,主要为? ________ 产业。(2分)
资料3:20世纪80年代,香港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北移,“珠三角”形成了“前店后厂”工业分布格局。90年代中后期,这种分布格局逐渐改变。读下图并分析上述案例,完成下列问题。

(2)试运用工业区位原理,分析形成“前店后厂”工业分布格局的原因。
? 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分)
(3)90年代以来,“珠三角”的“前店后厂”工业分布格局逐渐改变。试分析原因。
?___________ _____?。(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