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高中学生夏令营在图示区域进行了野外天文、地质、植被、聚落等综合考察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沿图中的登山线路行进,观察到沿途植被垂直变化不大。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把夜晚宿营地点选在图中A处,从图中提供的信息简述理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拟建一火情瞭望台,最佳位置应在___________处,若用现代化的手段动态监测山林火灾,最
? 好采用__________________技术。
(4)若考察小组在D处突遇泥石流,①②③④四条逃生线路中最佳的是哪一条?突临的一场暴雨,使位
? 于E处的营员小明迷了路。请你给他一个独自走出深山密林的最佳办法。?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要分析图中E城镇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沿线相对高度不够大,水热状况垂直分异不显著。
(2)位于鞍部,地形相对平坦开阔。
(3)550米山顶;遥感
(4)②处,顺河谷的溪水流向走。
(5)地形平坦,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综合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8分)
下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4分)
(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4分)
参考答案:(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4分)
等雪期线在中部地区向北(东北)凸出。表明沿MN一线中部雪期短于其东西两侧地区。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0?C的时间较长;中部气温持续低于0?C的时间较短。因此,中部地势较低(为平原),东西部地势较高(为山地)(东西高,中间低)
(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4分)
甲地雪期比乙地地雪期短,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为充足。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自然环境分析和等值线分析。
第(1)题,由图中等雪期线分布可以看出,越向北雪期越长,这与纬度高低(气温状况)密切相关。一般而言,气温越低,雪期越长;MN沿线纬度相近,但雪期差异较大,说明这种差异不是由纬度位置所致,应当是由沿线地区地形所致,联系东北地区马蹄状的地形结构,可以得知沿线的地形分布特点。
第(2)题,甲地的雪期较乙地短,降雪量较乙地大,原因应从纬度高低和东南季风的迎风坡与背风坡等方面来解释。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下图是大西洋西部盐度(‰)随纬度的垂直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大西洋西部40°N附近海区海水盐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处表层等盐度线密集,主要是因为其地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交汇处(填洋流名称。
(3)大西洋分别属于______大板块(填数字)。海岭是板块的__________边界。可以推断,斯科舍海岭两侧岩石的年龄比中间______。
(4)B海域以西的大陆东岸地区是热带雨林气候,试说明其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海水盐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
(2)巴西暖流;西风漂流
(3)4;生长;老
(4)地处低纬度,全年气温高;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多;沿岸有(巴西)暖流经过,具有增温增湿作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下面的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1分)

(1)图中数码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2分)
②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
(2)小河干流的流向为 __________。(2分)
(3)有AC和BC两种把水引到C处的方案,应选择?线, 理由??3分
(4)若甲、乙、丙三处中选其中一处修梯田,以_____处最好,原因__________。(3分)
(5)甲、乙两处相比坡度较陡的是?。(1分)
参考答案:
(1)山脊,陡崖 2分, (2)由北往南 2分 (3)AC线,1分,AC线由高处往低处可自流引水。2分
(4)丙,1分,丙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丙处海拔较低 2分 (5)甲。1分
本题解析:
(1)②处有河流流过且从等高线图可知海拔中部低两侧高为山谷, ⑥处等高线重合,说明为陡崖。
(2)从等高线与河流关系和指向标可以得出河流由北往南流。
(3)引水线当然选择由高处往低处,可自流引水,AC线最好。
(4)修梯田需要坡度小于250,地势较低的山坡(可以有较好的投入产出比,地势低有利于进行农业生产),丙处最好。
(5)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甲地等高线密集说明甲地陡。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6为我国西北地区常见地貌的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虚线表示不可见。回答问题。
1.图中P等高线的数值为2.图示地貌形成原因是
A.712米
B.713米
C.714米
D.715米
E.岩浆喷发冷却
F.风力作用
G.冰川作用
H.流水作用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分析和外力作用。
1.等高线地形图为投影图,虚线表示不可见,可知该地应该为底部和上部较大,中间较小的一种地貌类型,结合 “我国西北地区常见地貌”,可以判断该种地貌为风蚀蘑菇。数据推理可知第9题D选项正确。
2.该地区为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以风力作用为主。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