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南水北调工程选择“东线先行”主要原因是:
①东线工程经过平原地区,长江水可通过人工渠道自流到华北平原,直达天津?②东线工程的工程量小?③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取水,水量大,北方受水地区可扩展到整个华北和西北?④东线工程抽取长江水的水量最大?⑤东线工程大量抽取长江水,可减少长江下游的洪涝灾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东线由于可利用京杭大运河,工程量小,但由于黄河以南,地势北高南低,故需逐级抽水北上,故①错误;东线工程的受水区域只有华北地区,而没有西北地区,③错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地区取水,导致入海径流量减少,影响长江河口环境,⑤错误。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线路及主要的优缺点。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了多民族统一和睦的大家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东北地区图

(1)人口普查表明,我国没有一个县或者市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各民族分布具有“________”的特点。东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区之一,该区内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A地区的________族和B地区的________族。
(2)图示①平原有我国最大的沼泽区。说明沼泽地对生态环境有哪些重要作用?
(3)图示①②平原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说明其发展的土地资源优势。
参考答案:
(1)“大杂居,小聚居”?蒙古族?满族
(2)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调节气候;为野生动植物资源提供生长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降解有害物质。
(3)商品谷物农业
耕地面积广大,人均耕地多;土壤肥沃;耕地集中成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启动西气东输工程的重要依据的是
A.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
B.近年来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迅速增长
C.我国东部地区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
D.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有现成的输气管道可以利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启动西气东输工程是因为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近年来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迅速增长,而我国东部地区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但是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没有现成的输气管道,需要重新铺设。故选D。
考点:西气东输工程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重要依据,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图为中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分析图中等积温线资料,简述该地区积温的大致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4分)
(2)图中A是 ??(地形区)。简述其形成原因。(3分)
(3)黄河从甲到乙河段水文特征中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4分)
(4)近年来,图中大部分地区沙尘暴天气明显增多,简述产生该现象的地表环境特征。(3分)
参考答案:(1)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山地高原积温低,谷地平原积温高。(2分)?纬度、地形。(2分)
(2) 渭河平原?先断裂下陷形成地堑,后流水沉积形成冲积平原。(3分)
(3)水量逐渐减少?降水少,蒸发量大;支流补给少;生产生活用水量大。(4分)
(4)植被稀少;土质疏松;地表干燥、(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1)根据图示等值线的分布,反映积温大致呈东南向西北递减;温度由南向北的递减,反映纬度的影响;而图示东西方向的递减,主要是由于地势的差异。
(2)图示A位于陕西省中部,渭河沿岸,为渭河平原。其成因主要从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角度分析。
(3)黄河从甲到乙流经干旱地区,且为主要的灌溉农业区,故水量逐渐减少。
(4)沙尘暴增多反映土地荒漠化加重,注意要求“地表环境特征”即主要的自然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北疆阿尔泰山和准噶尔盆地以西山地的河流,常在4—6月发生洪水灾害,其特征为“一日一峰”,白天流量很大,夜晚消退。回答小题
小题1:此类洪水的直接补给水源
A.大气降水
B.积雪融水
C.冰川融水
D.湖泊决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