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黄山,1985年入选“中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这里山峰劈地摩天,云凝碧汉,气象万千;青松苍郁虬劲,千姿百态;烟云翻飞飘渺,浩瀚似海;巧石星罗棋布,惟妙惟肖;温泉终年喷涌,五色无嗅,可饮可浴。

(1)黄山位于______省南部的江南丘陵,地处我国地势的第_____级阶梯,由______岩构成,气候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4分)
(2)黄山的标志性景观是______________。(1分)
(3)黄山“四绝”中,属于气象与气候景观的是___________。从旅游资源的类型来看,四绝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若想观赏到变幻莫测的“黄山云海”,最佳季节是_____,最佳天气是_____。(2分)
(5)在游览黄山的“怪石”时,若想欣赏这些岩石、地貌的酷似造型时必须_________。(1分)
(6)如过度开发旅游资源,那将对黄山旅游业发展产生哪些消极影响。(5分)
参考答案:(1)安徽省、第三级、花岗岩、亚热带季风气候。?(2)迎客松
(3)云海、自然旅游景观?(4)夏季、雨过天晴
(5)特定的观赏位置
(6)物价上涨,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当地文化被不正当商品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居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不良影响等(任意答三点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著名旅游景观及旅游资源的开发。(1)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属于花岗岩地貌,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故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2)黄山的标志性景观“迎客松”。(3)黄山四绝有: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其中属于气象与气候景观的为云海;从旅游资源的类型来看,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黄山四绝都属于自然景观。(4)夏季雨水多,故云雾多,且在雨过天晴时,云雾最盛。(5)欣赏地貌酷似景观应选择特定的观赏位置。(6)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可能导致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造成旅游设施的浪费等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我国的世界遗产中,全部属于自然遗产的是:
A.泰山、黄山、龙门石窟
B.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泰山、长城
C.北京故宫、庐山国家公园、平遥古城
D.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世界遗产按其成因可分为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长城、故宫和平遥古城都是人类的创造物,故属于文化遗产。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主要掌握不同世界遗产的成因分类即可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旅游资源中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类型的有:
A.安徽黄山
B.傣族泼水节
C.桂林山水
D.青海的青海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旅游资源按其成因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安徽黄山、桂林山水和青海湖都属于自然旅游资源,而泼水节属于民俗文化,为人文旅游资源。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主要掌握不同旅游资源的成因分类即可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10分)【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隆冬时节,走进吉林市,沿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这就是“雾凇”。雾凇通称“树挂”,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的冰晶。它是在吉林市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
材料二下图为“吉林雾凇形成示意图”。

(1)人们常说“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说出这句话体现的景观欣赏要求。并简述吉林雾凇的形成过程。(8分)
(2)2007年年底国家将丰满大坝定为病坝。丰满大坝若被拆除,下游雾凇景观或将因此消失。简要说明原因。(2分)
参考答案:
(1)注意把握观赏时机冬季,松花湖流出的江水水温较高,水汽大量蒸发;地处山谷,风力较弱,水汽不易消散;气温低于-20℃,水汽遇寒冷的空气及树枝而凝结。
(2)河流封冻。
本题解析:
(1) 这句话体现的景观欣赏要求是要注意把握观赏时机。冬季,松花湖流出的江水水温较高,水汽大量蒸发。松花湖地处山谷,风力较弱,水汽不易消散。冬季气温低于-20℃,水汽遇寒冷的空气及树枝而凝结,形成雾凇。
(2)没有了松花湖的温暖水流供水,下游河流水温低,将会封冻。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关于黄山云海气象万千的原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黄山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雨量充沛
B.林木繁茂,湿度大,水汽多,容易成云致雾
C.山高谷深,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阳处温差大
D.山谷风的影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旅游景观。黄山云海属于天象与气象景观,形成的原因是林木繁茂,湿度大,水汽多,容易成云致雾,山高谷深,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阳处温差大,山谷风的影响。黄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