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 2006年11月25日新民晚报近日来,有数百座来自南极的漂流冰山,渐行渐近地出现在新西兰南部的海面上,引起了该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各方媒体的浓厚兴趣。其中有两块从南极洲漂移至新西兰奥塔戈海岸的冰山还成了人们旅游的热点,一些科学家甚至乘坐直升机直接降落在冰山上以便近距离考察。目前全球变暖已造成地球上大面积的冰川消融。据此回答1—2题。 
1、中国黄河源头近年来出现了断流现象,其断流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资源枯竭 
B、全球变暖,冰川融化雪线上升 
C、不合理的放牧,导致生态环境破坏 
D、全球变暖,大气降水减少 
2、南极冰川消融与二氧化碳增多和臭氧的减少有关,当南极臭氧空洞最大的时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此时亚马孙河处于水量最大时段 
B、此时是南极考察的最好时期 
C、此时南极地表径流水量最大 
D、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参考答案:1、B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2.由上图可知
①I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
②Ⅱ、Ⅲ类国家往往牌不利地位
③伴随着产业转移过程,Ⅱ、Ⅲ类国家环境污染可能加重
④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I类国家?
⑤市场是产业升级的动力3.我国在产业调整中应该
A.市场
B.劳动力
C.技术
D.交通
E.①②③
F.①③④
G.①③⑤
H.②④⑤
I.加快乙类产业的引进,推进工业化进程
G.加快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与I类国家分工合作,集中发展甲、乙两类产业
只接纳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
 
	参考答案:1. B
2. A
3.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产业转移。
1.按照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①为劳动密集型工业,②为重化工业,因此B正确。
2.I类国家工业化发展早,率先发展完成产业升级,进入后工业化时期,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Ⅱ、Ⅲ类同家高新技术产业相对落后,受制于前者,处于不利地位。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不仅取决于I类国家,还取决于其本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政策。
3.:重化工业消耗的资源多,污染大,过度引进会产生很多环境问题。我国劳动力数量多,就业压力大,只接纳高新技术产业,往往不利于社会的均衡发展。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由制造业大周向创造性大国转变,回忆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月球的是
A.地月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太阳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天体系统。月球属于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属于银河系。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2.实时获取丙区域植被生长状况的信息,所应用的现代技术主要是
A.是按照多种综合指标划分的
B.边界有实有虚
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
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
E.地理信息系统 
F.遥感技术
G.全球定位系统技术
H.数字地球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区域的概念。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区域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但不一定具有明确的界线,一般行政区划具有明确的界线,而自然区划一般没有明确的界线,界线具有过渡性。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实时获取丙区域植被生长状况的信息,所应用的现代技术主要是RS遥感技术。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5、填空题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两箱中都放入相同量的土。甲玻璃箱开口无盖,乙玻璃箱有密封盖子(如图19),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3小时后,同时测甲乙玻璃箱里的气温。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测量结果:玻璃箱?▲?(填“甲”或“乙”)内的温度高。这个实验模拟的是?▲?原理。(2分)
小题2:实验显示:对流层大气直接的主要热源是地面,地面通过?▲?的形式将热量传给大气,而大气又通过?▲?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该原理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实践是建设?▲?。(3分)
小题3:这一实验还反映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作用是导致?▲?,这些“人类活动”主要是指?▲?和?▲?。(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乙?温室效应(大气保温作用)(2分)
小题2: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塑料大棚(或大棚农业、玻璃温室)(3分)
小题3:全球变暖(1分)。燃烧矿物燃料;砍伐森林(或毁林)。(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因为乙玻璃箱有密封盖子,能够阻挡地面辐射的散失。所以乙测量结果:玻璃箱?乙内的温度高。这个实验模拟的是大气保温作用原理。
小题2:实验显示:对流层大气直接的主要热源是地面,地面通过地面辐射的形式将热量传给大气,而大气又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该原理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实践是建设塑料大棚。
小题3:这一实验还反映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作用是导致全球变暖,这些“人类活动”主要是指燃烧矿物燃料和砍伐森林。
点评:通过实验模拟,需要学生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掌握清晰。地面的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大气同时向外辐射红外线,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即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