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二)
2019-05-22 10:36:56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小题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问题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南水北调工程使华北地区的水量增加,地下水位抬升,将土壤中的盐分带到地表,会加剧土壤的盐碱化问题,排除①;丙段至戊段经过山东丘陵,在丁以南不能自流引水,排除③,这样就将A、B、C三项均排除;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过京杭运河将长江水输送到北方地区,可以增加丙地大运河段的水量,改善航运条件;并缓解华北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故选D。 小题2: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水调往北方,使长江的入海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排除B;由于河流水量减少,河口附近水位降低,会使海水侵入河道的频率增加,排除C;海洋潮汐现象与日、地、月的运动有关,排除D。南水北调东线流经经济发达的我国东部地区,水污染较严重。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缓解北方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水质的优劣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我国直接濒临太平洋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A.山东省 B.浙江省 C.台湾省 D.福建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疆域。台湾东临太平洋。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阅读图表,回答有关问题。(17分) 该图为某国略图,表1是该国甲乙两城多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该国不断承接和发展新兴电子工业,电子工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西北部的莫西卡利地区有望成为区域性第一电子工业园。
 甲、乙两城多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表1)
?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 月均温(°C)
| 甲城
| 26.4
| 26.4
| 26.4
| 27.1
| 28.2
| 28.4
| 28.5
| 28.4
| 28.0
| 28.0
| 27.5
| 26.8
| 乙城
| 13.4
| 14.7
| 17.0
| 18.2
| 18.6
| 17.4
| 16.2
| 16.4
| 16.3
| 15.5
| 14.9
| 13.5
| ? 月降水 (mm)
| 甲城
| 9
| 1
| 2
| 5
| 28
| 271
| 209
| 312
| 341
| 145
| 50
| 14
| 乙城
| 9
| 9
| 13
| 27
| 58
| 157
| 183
| 173
| 144
| 61
| 6
| 8
| (1)描述该国西部近海等深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该处海底地形的成因。(4分) (2)据图和表1比较甲、乙两城气温、降水特点的异同,并分析原因。(8分) (3)分析西北部莫西卡利地区承接和发展电子工业的主要有利条件。(3分) (4)分析该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2分)
参考答案:(1)等深线与海岸线基本平行(大致沿西北—东南向延伸),且分布密集(2分);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大洋板块插入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2分) (2)气温:相同:甲、乙气温年较差都较小。差异:甲月均温较乙高,且甲气温日较差比乙小。(2分) 降水:相同:甲、乙干湿季都分明,均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差异:甲年降水量比乙多。(2分) 原因:甲、乙均位于低纬度;甲比乙纬度低,海拔低;均受赤道低压和东北信风交替控制; 甲地处沿海,乙地处内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4分) (3)土地价格低;劳动力价格较低;紧邻世界最大微电子工业中心;市场广阔(写对3点得3分) (4)人口主要分布在内陆高原(1分) 原因:内陆高原海拔较高,气候凉爽(1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1)直接读图判断,该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处,在海洋一侧形成海沟,故等深线密集。(2)直接从表格资料中归纳甲乙两地的气温(气温高低和温差)和降水(总量和季节分配)的相同与不同点。甲乙两地应都为热带草原气候,但由于地形、海陆位置的差异而导致了气候特征的差异。(3)该地区位于美墨边界,承接电子工业主要是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地价、住房和劳动力等都较为便宜。(4)该国家为墨西哥,位于热带地区,沿海平原受热带雨林气候影响,终年高温多雨,不利于人类生存,故人口主要集中于内陆高原地区,地势略高,气候较凉爽。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根据图文材料(图7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8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广东省将深圳市划为优化开发区域,将汕尾市和英德市划为重点开发区域。深圳市计划转出化学、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汕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
 (1)分析深圳市需转出企业的主要原因。从环境承载力和运输条件角度考虑,判断深圳市转出企业应转至何地并说明理由。(5分) (2)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5分)
参考答案: (1)主要原因: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较重等。?汕尾市。理由:化工、造纸工业污染性较强,且运输量较大;汕尾市相对于英德市环境承载力较大,水运条件较好。? (2)有利条件:未利用土地数量大;光照条件好等。? 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解决淡水资源短缺;治理盐碱地;防治洪涝、低温灾害等;注重湿地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本题解析: (1)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深圳的工业渐趋饱和,逐步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把污染较严重的化学、造 纸等对环境压力较大的企业转移出来,汕尾市和英德市发展较晚,水陆交通便利,环境承载力较大,适合接纳深圳市的产业转移。 (2)黄河三角洲属温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期,开发刚刚开始,土地资源丰富,自 然生物种类生态类型多样。并且黄河三角洲每年还在增大,土壤肥沃等都优于珠江三角洲的农业开发条件。但开发时要注意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两图所示地区的特征,正确的是( ) ①两地农业发展多取决于灌溉水源 ②两地多为粉沙性土壤 ③两地水土流失都很严重 ④两地皆全年少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