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二)
A.16:00 B.2:00 C.8:00 D.14:00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若此时海口(20°N)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则表示太阳直射点位于20°N。时期与6月22日非常接近。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根据A点所在的经度为90°W,B点所在纬线的昼长为0小时,则B点出现极夜现象,A点的地方时为12:00,90°W地方时为12:00,则北京时间为此日2:00。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3: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15°,此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15°N,b经线为60°E,地方时为0:00,则12:00的经度为120°W。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下图中a、b、c、d四条曲线分别表示A、B、C、D四个地点全年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
(1)A、B、C、D四个地点按纬度值的大小,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2)四个地点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的幅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3)7月上旬四个地点中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此后10天中白昼时间逐渐增长的地点是?。
参考答案:(1)cdab(2)cdba(3) bdac ac
本题解析:从图中可以判断a地为南回归线,b为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c为南极圈,d为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的地区。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地球是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B.地球的自转
C.地球的公转
D.黄赤交角的存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在阳光照射下而形成昼夜现象;由于地球自转形成地方时的差异,故A正确。地球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地球公转形成昼夜长短的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基础性强,解题的关键是能区别昼夜现象的形成、昼夜交替和昼夜长短变化形成原因的差异。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2010年01月15日天象奇观——日环食精彩呈现。此次日环食全程持续5个小时,环食带宽达500千米以上。当日13时13分从中非西部开始,于16时37分从中缅边境云南省瑞丽地区进入中国,16时58分在中国胶东半岛结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各题。
小题1:下面四图中能正确反映此次日环食发生的是?
小题2:上图中反映的天体系统包含?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01月15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所以BC符合条件。发生日环食,是地球处于月球的本影区,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层次。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层次为:最高一级为总星系(即目前所知的宇宙范围),第二级为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河外星系简称星系),银河系又向下分成第三级的太阳系及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向下分成最低一级的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图中反映太阳系和地月系。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问
题。1.a处位于2.b气压带可能是
A.太平洋
B.亚洲大陆
C.非洲大陆
D.印度洋
E.副热带高气压带
F.赤道低气压带
G.副极地高气压带
H.极地高气压带
参考答案:1. A
2.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图。
1.根据自转方向判断图示为北半球,则a位于120°W--180°--120°E,根据经度
位置判断位于太平洋。
2.根据b大致的纬度位置30°附近,判断b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区域地理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