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地球与地图》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八) 
            
            
            
 A.① B.② C.③ D.④  |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断。
【小题1】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为(n-1)d≤h<(n+1)d。计算即可。
【小题2】泥石流顺着山谷而下,故应沿山坡向上跑,即②线正确。
【小题3】连接H到ABCD各点,中间没有地形凸起,且图示H到B地形上陡下缓,故视线能直接看到。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为配合国家“送交通进山区”政策,某工程队在山区地形图中设计了施工的公路。读图,回答问题。(9分)
(1)图中字母B所在区域代表的地形是         ,D点的海拔为     米。(2分)
(2)A处陡崖的高度差可能为(   )(2分)
A.100m
B.150m
C.300m 
D.450m
(3)公路的延伸方向是             。(2分)
(4)你觉得这样修筑公路合理吗?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分)
参考答案:
(1)山谷    700  
(2)A  
(3)东北-西南走向   
(4)合理 沿等高线坡度小,便于施工安全和行驶,并节约投资。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1)B处等高线向高处弯曲,判断为山谷。图中等高线的间距为50米,D处海拔700米。
(2)A处陡崖有2条等高线交汇,其高度差为(2-1)*50 ≤ H ≤(2+1)*50,选A正确。
(3)图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公路延伸方向东北-西南走向。图示公路图上距离约4cm,已知比例尺为1cm=100m,所以公路的实际距离约为400米。
(4)图示公路建设合理。沿等高线延伸方向修建,坡度小,便于施工安全和行驶,并节约建设投资。
考点:该题考查等高线地形的综合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甲图是某校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郊外考察时绘制的一幅景观图,当时小组同学在乙图中的地点及其观察方向是
甲图                                     乙图
A.a,西北
B.b,东北
C.c,西南
D.d,正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A点望向西北看到的依次是河流、山头;b点望向东北看到的依次是交叉、山脊;c点望向西南看到的依次是交叉、山头;d点望向正北看到的依次是河流、交叉、三岔路口。故C项符合。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显示的地貌景观及特征是2.形成该地貌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岩溶地貌峰峦林立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C.青藏地区雪山连绵
D.沙丘地貌串连分布
E.冰川侵蚀
F.流水侵蚀
G.风力堆积
H.海水堆积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此题关键是误认为岩溶地貌只存在于云贵高原上,而忽视岩溶地貌地区分布的广泛性。此外海拔高度是本题部分同学猜对答案的一大重要钥匙所在。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数值为等高线的海拔高度,最高处为282米。青藏高原平均海拔为4000米,黄土高原平均海拔约1000-2000米,沙丘地貌多见于西北内陆地区,也属于第二阶梯,平均海拔约1000-2000米,故BCD均不符题意。岩溶地貌并不仅仅在第二阶梯的云贵高原上,第三阶梯的江苏宜兴、南京汤山也有岩溶地貌,海拔较低,在500米以下,故A项符合题意。
2.此题关键建立在小题1的岩溶地貌判断准确上,对于岩溶地貌的成因不难掌握。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岩溶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由于流水侵蚀,此外还包括瀑布、峡谷(V型谷);冰川侵蚀形成的地貌主要有冰斗、角峰、U型谷、刃脊、峡湾、冰蚀湖等;风力堆积形成的主要有沙丘、沙垄等等;海水堆积地貌有有水下堆积阶地、海滩、泻湖、水下沙坝等。
考点:本题考查地表形态的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运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