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水、热交换,对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大气、海洋相互作用而导致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典型。

? 说明厄尔尼诺形成发展?过程,并据此概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厄尔尼诺现象严重的年份,东南信风减弱,太平洋南赤道暖流也相应减弱,太平洋中、东部向西流动的暖性海水明显减少,甚至东流。这一异常现象,一方面导致南美太平洋沿岸海水上涌减弱或停止,水中营养物质大量减少;另一方面使太平洋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升高。由于南美太平洋沿岸温度升高和海水营养物质减少,导致浮游生物骤减、鱼类与鸟类大量死亡。同时,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对热带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气候带来严重影响。热带太平洋东岸地区因海水温度升高,上升气流活跃,降水增多,引发洪涝灾害;而热带太平洋西岸地区因暖性海水减弱,表层海水温度相对下降,下沉气流活跃,降水减少,导致旱灾。
?厄尔尼诺的形成发展说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是相互作用的,大气环流的改变,引起洋流的变化,从而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而洋流的改变,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有反作用于大气圈,引起降水异常。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世纪20年代首先发现,是热带太平洋上空大气循环的主要动力之一。它是指在正常情况下较干燥的空气在东太平洋较冷的洋面上下沉,然后沿赤道向西运动,成为赤道信风的一部分,当信风到达西太平洋时,受到较暖洋面的影响而上升再向东运行,如此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环流。据此回答1-3题。

1.在沃克环流示意图中 
[?] 
A.太平洋东部海水温度高于西部? 
B.赤道地区太平洋东部为低压,西部为高压
C.丙地大陆沿岸的自然带是热带荒漠? 
D.水平气流由乙吹向甲
2.当“沃克环流”异常后可能形成厄尔尼诺现象,下图为“厄尔诺发生时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现象示意图”,图中甲点为4℃,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甲地海面水温为4℃?
B.甲地海面水温比同纬度地区高4℃
C.甲地海面水温比海底高4℃?
D.甲地海面比常年平均水温偏高4℃
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关于赤道附近A、B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A地降水增加,气候更加湿润?②B地气候由干燥少雨变为多雨 ③A地上升气流较正常年分减弱?④B地下沉气流较正常年分增强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1.C
2.D
3.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气候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为控制海平面上升发达国家应该
A.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B.减缓工业化进程
C.停止使用煤炭,大量使用石油、天然气
D.援助发展中国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下图表示某海域水温与正常年份相比较的状况。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海域水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根据水温可知该海域位于高纬度地区 
B、该海域水温比正常年份水温偏高 
C、南极臭氧空洞的扩大,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导致水温异常 
D、水温异常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气候变暖 
2、受图示海域水温影响 
[? ]
A、马来群岛出现持续多雨天气 
B、智利北部出现台风活动,沙漠中长出许多植物 
C、美国西南部降水增多 
D、秘鲁渔场鱼产量大幅度增长 
 
	参考答案:1、B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人类排放到大气中的严重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是
A.二氧化碳
B.氟氯烃
C.二氧化硫
D.甲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于氟氯烃化合物在紫外线的作用下能强烈消耗臭氧。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