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5-22 10:59:48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在太阳系中,地球是一颗普通行星,但又是一颗唯一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下列与地球上有生物存在无关的是(? ) A.日地距离适中 B.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上昼夜交替周期不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影响了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由于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故引力适中,形成了较厚的大气层;都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故选C项。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地球上生命存在条件及原因分析,调用课本相关内容,注意因果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公元前28年(即汉成帝河平元年),曾记载“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回答。记载中所说的黑气是指 A.耀斑 B.黑子 C.太阳风 D.日珥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黑子主要是太阳光球层上,比周围温度低,光度比周围暗。根据题干中材料可知,该黑气应该是黑子。 考点:该题考查太阳活动。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8 分)太阳是地面能量的源泉。太阳辐射的时间和空间差异引起了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布和春夏秋冬的循环变化。下表是海平面上太阳辐射日总量(×4.2焦/厘米2·日),下图是我国与全球总辐射量对比图。分析图和表,回答问题。
  
   
  | 立春
  | 春分
  | 立夏
  | 夏至
  | 立秋
  | 秋分
  | 立冬
  | 冬至
  | 小计
  |  90°N
  | O
  | O
  | 783
  | 1093
  | 777
  | O
  | O
  | O
  | 2653
  |  60°N
  | 147
  | 453
  | 821
  | 994
  | 814
  | 445
  | 148
  | 51
  | 3873
  |  40°N
  | 438
  | 696
  | 924
  | 1007
  | 915
  | 685
  | 435
  | 325
  | 5 425
  |  20°N
  | 701
  | 855
  | 938
  | 950
  | 929
  | 842
  | 695
  | 615
  | 6525
  |  0°
  | 891
  | 910
  | 85l
  | 802
  | 842
  | 897
  | 883
  | 856
  | 6932
  |  20°S
  | 984
  | 856
  | 671
  | 576
  | 663
  | 844
  | 973
  | 1014
  | 658l
  |  40°S
  | 970
  | 698
  | 421
  | 304
  | 424
  | 690
  | 958
  | 1074
  | 5539
  |  60°S
  | 863
  | 457
  | 143
  | 48
  | 132
  | 452
  | 851
  | 1061
  | 4007
  |  90°S
  | 827
  | O
  | 0
  | 0
  | O
  | O
  | 813
  | 1166
  | 2806
  |  小计
  | 5821
  | 4925
  | 5552
  | 5774
  | 5496
  | 4855
  | 5756
  | 6162
  |  
  |     (1)简述太阳辐射量在春分日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指出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4 分)  (2)我国 30°附近东部与西部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悬殊,但东部地区年平均气温较西部高得多,请分析其原因。(4 分)  
	参考答案: (1)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高度(4分) (2)西部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少,获得的太阳辐射总量大,但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所以气温较东部低,东部相反。(4分)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太阳辐射量在春分日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春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所以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太阳高度。 (2)东部与西部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悬殊,但东部地区年平均气温较西部高得多,请分析其原因。我国30°附近东部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地势低,大气层较厚,空气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强,获得的太阳辐射总量少,但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强,所以气温较高,而西部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少,获得的太阳辐射总量大,但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所以气温较东部低。 考点:该题考查太阳辐射。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图“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回答:
   (1)在图上画出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 (2)请在下面写出图中八大行星名称:(距太阳位置由近到远顺序) ? (3)著名的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_和_________之间。(填名称) (4)太阳系中最著名的彗星是___________。 (5)以地球为中心天体的天体系统是__________。
  (6)类地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的是?。 (7)请补充填写以下天体系统的四个层次。 
    
	参考答案:1.图略,方向为逆时针即可。 2.水星、金 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火星、木星 4.哈雷彗星 5.地月系 6.火星? 7.   
	本题解析:(1)八大行星公转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2)本题考查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3)小行星带的位置是火星与木星之间。(4)哈雷彗星周期76年。(5)地月系以地球为中心。(6)类地行星中离太阳最远的是火星。(7)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层次。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完成题。
  1.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则2.若图示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为岩浆,乙为变质岩,则3.若图示为大洋环流示意图,且甲、乙两地全年昼夜基本平分,则②处可能为4.若图示为海陆间循环示意图,则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A.甲处气温比乙处低 B.甲处气压比乙处高 C.丙处气压比甲处高 D.丙处气压比丁处高 E.丙代表沉积岩 F.丁代表岩浆岩 G.③代表变质作用 H.②代表重熔再生 I.加利福尼亚寒流 G.日本暖流 西澳大利亚寒流 巴西暖流 ① ② ③ ④
    
	参考答案:1. D 2. C 3. B 4.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其气压分布规律。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甲处为上升气流,气温比乙处高,甲处气压比乙处低。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故丙处气压比甲处低,又因为高空气压与近地面气压相反,故丙处气压比丁处高。 2.若图示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为岩浆,乙为变质岩,则丙代表岩浆岩,丁代表沉积岩,③代表变质作用,①代表重熔再生,②代表冷却凝固。 3.若图示为大洋环流示意图,且甲、乙两地全年昼夜基本平分,则甲、乙两地位于赤道。由图中洋流方向可知,此为北半球中低纬环流模式,故③处为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②为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①为赤道暖流;④为西风漂流。②处位于中低纬度大洋西岸,有可能为日本暖流。 4.若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②表示海洋上水汽蒸发,④表示水汽输送,③为降水,①为地表径流。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 考点:该题组以地理模式图为背景,考查大气环流、海陆间水循环、洋流分布等知识。 点评:本题组难度中等,以地理模式图为背景,对大气环流、地壳物质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洋流分布等基础知识进行考查。图示内容简单,但考查的信息量相当大,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地理功底。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