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读北美洲某区域一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与甲地相比,乙地一月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简要分析其原因。(8分)
(2)甲地终年多风,有“风城”之称。试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简析其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气温较高。(2分)
原因:乙地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白昼时间较长;距冬季风源地较远。(6分)
(2)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
城市与北部湖泊之间热力差异显著,多湖陆风;
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多城市风。(6分)
本题解析:
(1)根据等温线分析气温分布特点,甲地气温在00C到-40C之间,乙地在120C到160C之间,所以与甲地相比乙地一月气温高。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季风、地形等,与甲地相比乙地纬度低,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白昼时间较长,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同时距冬季风源地较远,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小。
(2)热力环流是因地区之间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基本形式。结合甲城的地理环境特点来分析。从宏观来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北美大陆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甲城位于美国中部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冬、夏季风畅通无阻;从局部来看,甲城位于五大湖边,与海陆风类似,城市与北部湖泊之间热力差异显著,多湖陆风;从微观看,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多城市风。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引用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在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发展了灌溉农业
B.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塔里木河为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C.内蒙古高原有著名的畜种三河马、三河牛
D.地形以山地为主,新疆的地形有“三山夹两盆”之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宁夏平原的灌溉水源为黄河水,A错误;塔里木河是我国塔里木盆地内的最长河流,B错误;新疆的地形以山地、盆地为主,形成“三山夹两盆”的地形,D错误;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特征是:三河牛、三河马是内蒙古草原著名的优质畜种,C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况即可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有关传统工业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纺织、钢铁、机械等传统工业为主
B.20世纪90年代开始衰落
C.以丰富的煤、铁资源为基础
D.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的工业化区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以德国鲁尔区为突出代表的传统工业区工业衰落始于20世纪50年代。故B项错误,为符合题意的选项。其他三项符合传统工业区的特点。
考点:传统工业区的特点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传统工业区的特点的认知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l:自2008年4月l日起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正式生效,与原有的法律相比,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在法律层面将节约能源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材料2:我国常规能源调运方向示意图

(1)能源是制约国民经济的命脉,根据材料分析,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我们应树立什么样的能源观念?(3分)
(2)依据材料,分析我国天然气进口的主要渠道及原因。(4分)
(3)读图分析A、B、C三条线路输送的主要能源是什么?(3分)
(4)简述C工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l)①树立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观;②节约能源;③积极寻求新的能源替代品或积极开发新能源(言之有理即可)。
(2)①渠道:哈萨克斯坦、俄罗斯;②原因:两国天然气储量丰富,且出口量大,为我国陆上邻国,输送方便。(3)A:煤炭(答火电亦可),B:天然气,C:水电。
(4)可缓解广东省缺电的局面,平抑其过高的电价,有利于减轻其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同时还可以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本题解析:本题以我国能源调运为背景,考查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线路选择及调配的意义。明确我国能源短缺的原因,了解、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第(l)题,材料中涉及的能源观念是“开源节流”:“开源”即进口能源,寻找新能源;“节流”即节约能源。第(2)题,我国进口天然气的渠道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这些国家是我国的陆上邻国,距离近,不经过第三国,天然气供应相对稳定安全。第(3)题,根据能源输出地的位置判断。第(4)题,结合能源输出和输入区的社会环境即可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产品生产环节中,附加值最低的环节是
A.加工阶段
B.设计阶段
C.营销阶段
D.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产业联系。在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中,设计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知识和技术,产品附加值高,营销阶段也需要投入知识和人才,所以附加值也高。而产品的加工阶段,需要投入的是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技术含量低,所以附加值低。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