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5-22 11:09:23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下图为1969---2004年我国东部H省洪灾面积和洪涝灾害的复杂度指数变化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题。
 小题1:1990年以来,H省洪涝灾害变化的趋势是? (? )? A.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 B.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 C.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D.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 小题2:造成H省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降水强度大 B.冰川消融快 C.湖泊面积广 D.植被覆盖好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H省为我国东部省份,图中显示1990年以来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也趋于增大。正确答案选D。 小题2:位于季风区,降水强度大且集中是洪涝多发的主要原因。正确答案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洪涝灾害及原因并需要有一定的读图能力。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平均每年造成近2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国家财政收入的1/4至1/6。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强,自然灾害的损失还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进入90年代已达到每年上千亿元的水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历史地震中的72次特大地震 ①干旱 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属亚洲季风区。东部、中部是农业干旱集中发生地区。水土资源组合的不平衡,也是造成中国大陆干旱缺水的原因。中国大陆的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地区递减,东南地区降水量不少,降雨季节分配甚不均匀。华北地区、西北地区、江淮之间、华南及云南是干旱严重发生地区。秦岭、淮河以北春旱突出,有时春夏连旱或春夏秋连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是伏旱或伏秋连旱;西南地区多冬春旱;华南地区秋冬春常有旱情;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西部常有旱情。 ②雨涝 中国东部有几个暴雨多发区:(1)东南沿海到广西,包括台湾、海南,高强度的日暴雨量超过500毫米;(2)辽东半岛到海河、黄海、淮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日暴雨量400毫米以上;(3)四川盆地,日暴雨量300毫米以上。 ③洪水 中国大陆暴雨洪水是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少部分是由于融冰、融雪造成的。高强度、大范围、长时间的暴雨常常形成洪水,中国东部七大江河是主要行洪区,有7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地面处于江河洪水位以下,占全国40%的人口、35%的耕地、60%的固定资产受到洪水的威胁。 ④地震 中国大陆是地震的多发区,平均10年一次8级地震、2年3次7—7.9级地震、每年6次6—6.9级地震。大陆区有32.5 %国土,46%城市位于Ⅶ度地震严重危害的地区。 ⑤热带风暴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台风影响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从西北太平洋生成的台风,平均有7个在中国大陆登陆,最多时达到12个。登陆时间在每年的5-10月。随着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热带风暴的灾损迅速增长。 ⑥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面沉陷。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地势陡变的山缘地带。 泥石流和滑坡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与暴雨相随。西南地区多集中于6-9月,;西北地区及河北北部暴雨多在7-8月。 ⑦农业病虫害 威胁中国农作物重要的病虫草害多达1 300多种,其中病害550多种,虫害700多种,恶性杂草80多种。损失最大的小麦锈病,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淮北等北方冬麦区和四川、云南的西南麦区。小麦赤霉病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和长江流域及黑龙江垦区。麦类白粉病以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为重。稻瘟病在中国各地稻区都有发生。 ⑧林业病虫害和森林火灾 据1983年全国森林病虫害普查结果,中国有森林害虫5 020种,病害2 918余种,鼠类16余种,总计8 098种以上。在全国范围内成灾的病虫害有100余种。中国松毛虫共有27个种和亚种。平均每年松毛虫发生面积为260万公顷,约占全国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的三分之一。 森林火灾:中国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东北、内蒙古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北方零散林区。主要发生时间在春冬两季。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自然灾害】读图,对比A, B两地地质灾害发生频率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参考答案: A地比B地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2分) A地:地处板块碰撞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多地震、火山,附近地势起伏大,坡度较陡,(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从而易发滑坡、泥石流(4分)。 B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年内分配均匀,地势平坦,处于板块内部,地壳活动比较稳定,地质灾害少发。(4分)
本题解析: 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A地位于南美洲西部沿海,地处板块碰撞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多地震、火山。根据等高线判断,A地附近地势起伏大,坡度较陡。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集中,易发滑坡、泥石流灾害。B地位于欧洲西部,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年内分配均匀,地势平坦,处于板块内部,地壳活动比较稳定,地质灾害少发。所以A地比B地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我国干旱和洪水灾害分布图”回答:(9分)
 (1)我国受洪水灾害影响最广的地区是________平原、________平原,此外,________流域、________盆地及东北平原也常受到洪涝灾害。 (2)东部沿海地区受风暴潮灾害影响最大的有____省、_____省、_____省及江苏南部、上海市。 (3)我国水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________气候区,其原因是________?。
参考答案:(1)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流域、四川盆地 (2)广东、福建、台湾 (3)季风气候区、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1)直接读图归纳,我国洪涝灾害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的大河中下游地区;(2)图示风暴潮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沿海省区;(3)季风气候,由于降水变率大,故容易导致水旱灾害,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移动,受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影响,故导致降水量的不稳定,而导致水旱灾害多发。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某媒体报道:东亚地区沙尘暴的源地主要在中国境内;而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影响中国的沙尘暴三分之二源于国外。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中国沙尘暴的沙源主要位于下列哪个国家境内(?) A.蒙古 B.阿富汗 C.吉尔吉斯斯坦 D.俄罗斯
|
小题2:当沙尘暴发生时,我国南方地区常伴有泥雨发生,其主要原因是(? )
A.含沙气流在南方山地迎风坡上升
B.含沙气流与南方暖湿气团相遇后被抬升
C.南方雨水把气流中沙粒冲刷下来
D.含沙气流与南方暖湿空气混合,暖湿空气沿锋面上升所致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沙尘暴爆发的季节主要为冬春季节,冬春季节我国主要盛行西北风,西北风的源地为蒙古西伯利亚一带,西北风将蒙古的沙尘吹向中国。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2:含沙气流与南方的暖湿气流混合,沙尘变为凝结核,冷暖气流相遇,暖湿空气抬升,形成锋面雨。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3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为某日东亚地区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图中虚线为锋线。

材料二?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附近的东部海域发生9.0级强烈地震(如图2)并引发海啸,受其影响,3月12日以来,福岛核电站连续发生爆炸,放射性核污染物泄漏已成为主要的次生灾害。

(1)此图1所示季节为____(冬、夏)季,此时韩国南部沿海地区的天气状况?。
(6分)
(2)在图1中涉及的区域范围内大致沿130°E经线,自南向北所生长的典型植被应依次为:
?林、?林、温带针阔混交林、?林;以上植被的变化是以?的变化为基础的。(8分)
(3)简述我国与日韩在经济发展与协作中各自突出的优势。(8分)
(4)海啸的形成原理可概括为:“俯冲板块向上覆板块下方俯冲运动,上覆板块缓慢变形,不断积累弹性能量,最终达到极限,上覆板块弹起,形成巨大水柱,向两侧传播,形成海啸。”图中能正确表示海啸形成顺序的是(?)(2分)

A.甲乙丙丁
B.丙丁乙甲
C.甲丙乙丁
D.丙甲乙丁
(5)日本与我国一衣带水,但日本大地震所引发的核泄漏对我国影响不大。根据所学知识及图文材料分析其原因。(6分)
参考答案:(1)冬 ?出现(大)风、降温和阴雨天气(6分)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热量(8分)
(3)中:劳动力丰富、廉价;市场广阔;日韩:技术先进;经济发达,资金雄厚(8分)
(4)D(2分)
(5)我国位于日本西部,此时东亚以偏西风为主;日本暖流与北太平洋暖流也使得核泄漏物质向远离我国的方向扩散;受大气的扩散和海水的稀释作用,使其浓度降低,因此对我国影响不大。(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