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区域可持续发展》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四)
A.甲区域中的b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交通 B.甲区域比乙区域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发展速度快 C.P是墨西哥湾暖流,Q洋流夏季是寒流,冬季是暖流 D.甲、乙两区域所示湖泊的成因是一致的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中新社郑州2008年8月11日电?素有“中国粮仓”美誉的河南省作出决定,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把河南建设成全国粮食核心区,力争到2020年实现粮食年产量在目前500亿千克的基础上再增加150亿千克,达到650亿千克。读河南省地图回答以下问题。 |
参考答案:(1)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流。
(2)ABCDE
(3)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粮食单产;发展循环农业,提高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形成以工促农发展格局等。
(4)增强调控力度,稳定国内农业生产资料和粮食价格,保护粮农利益;加大对粮农的补贴;加大科技投入和农业技术免费推广,提高粮食的产量与质量;大力发展粮食加工,提高农民的收入。
本题解析:本题以“中国粮仓”河南为背景,主要考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第(1)题,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可判断出河南省的地势特点。第(2)题,影响粮食生产的条件包括有利和不利方面,要结合图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全面分析。第(3)题,要实现粮食增产的目标,首先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同时还要推动农业产业化和保障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第(4)题,要增加粮农的收入,除了提高粮食产量和加大补贴外,还要实现粮食的深加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省区是
A.新疆、青海、西藏
B.湖北、湖南、广西
C.山西、内蒙古、甘肃
D.河南、山东、河北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用排除法比较容易选出正确答案。俗话说“北煤南磷”,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由此可以排除选项B;我国青海、甘肃煤炭资源均不是很丰富,所以正确答案只能是D。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下右甲、乙两河流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下列有关图示两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2.图中A、B地区在发展种植业生产方面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分别是
A.两条河流的通航里程相近,但甲河年货运量远大于乙河
B.两河流域的植被类型相同,均为常绿阔叶林
C.图中长株潭和鲁尔区两大经济圈目前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
D.图中A、B两地农业地域类型均为集约化农业
E.雨热不同期 ?水旱灾害频繁
F.水旱灾害频繁?光热条件不足
G.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H.土壤贫瘠?耕地不足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长江的通航里程约2838公里,莱茵河的通航里程大约869公里,两者不相同。长江流域主要经过亚热带地区,植被类型是常绿阔叶林。但莱茵河流域多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长株潭地区属于工业化阶段,而鲁尔区属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A地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劳动密集型农业类型。而B地以密集型的乳畜业为主,也属于集约型农业。
2.A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由于降水季节变化大, A地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旱灾害频繁。B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故而热量比较缺乏但气象灾害较少。综上判断,本题正确答案选择B项。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A地为平原地形,水土流失不显著。而土地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B地降水多,没有土地荒漠化现象。
考点:本题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所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
A.东北森林地区;利于林区经济发展
B.西北沙漠地区;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C.江南丘陵地区;利于循环经济发展
D.青藏高原地区;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要求熟悉我国的各区域特征。图示由太阳能、作物、饲料、牲畜、沼气、食用菌、蚯蚓等组成的一个生态农业模式,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圈。其中“牲畜——沼气——食用菌”是核心,太阳能、沼气为动力。解此题的关键是沼气池的适用地区,青藏高寒区种植饲料、发展沼气都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种植饲料也不可取,且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均以游牧业为主;东北地区发展沼气必须建造玻璃温室,才能为冬季沼气池的运行提供温度;而“猪——沼——果(菜、菌、药、花)”生态农业模式,在我国南方地区非常有代表性,沼气一年四季均可运行。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球运动及其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