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八)
A.大于10° B.小于10° C.等于10° D.可能大于10°,也可能小于10°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高度的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相同经度的地方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因经度不同产生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相同经度的地方地方时相同。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夏至日,当位于北半球的甲、乙两地同时处于正午时,测得甲地太阳高度角为65°,乙地太阳高度角为40°。甲、乙两地在某地图上的最小距离是55.5厘米(不考虑地形因素)。据此回答1-2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根据两者太阳高度相差25°,两地距离相差2775km,图上距离为55.5cm,则比例尺=55.5:277500000=1:5000000。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夏至日乙地太阳高度为40°,所以乙地纬度为73°26′,该地出现极昼现象。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5~7月份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所在位置描述正确的是2.关于图中a、b值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温带
B.南半球温带
C.北半球热带
D.南半球热带
E.a值一年中只能出现一次
F.b值应小于66?34′
G.a为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且为66?34′
H.a与b的数值差等于该地与北回归线的纬度差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试题解析:
1.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可知,夏至日(6月22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最大值,过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不断减小。而从图分析6月初,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最大值,而后,不断减小,再6月底,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故判断只有在北半球热带地区才有这变化规律。故选C。
2.据上题,该地在北半球热带,一年又两次直射,且直射时为90°,排除A、C;b为在夏至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此时0°为66°34′,排除B。图中分析,a=90°,b=90-(23°26′-该地纬度),两者差即为两地的纬度差(23°26′-该地纬度),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图为某日a、b、c、d四条纬线上太阳高度随经度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题。
关于纬线abcd的说法,正确的是
A.ab为北半球,d为南半球
B.ab之间的纬度差等于bc之间的纬度差
C.a昼长最长,bc昼长相等,d昼长最短
D.bd两地纬度值相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高度综合判读。先算昼长:横坐标每格为30°,b地8格,16小时,c地6格,12小时,d地4格,8小时,a地介于16和12小时之间,为直射点,所以很容易判定:①ab两地位于同一半球,d位于另一半球,c地位于赤道;②b地昼长+d地昼长=24,∴bd两地纬度值相同;故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地壳物质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