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选题 2011年1月13日,首钢集团总公司举行“北京石景山钢铁主流程停产仪式”,标志着首钢搬迁已顺利完成、产业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性阶段。读首钢搬迁示意图,回答1~2题。

1、首钢搬迁是为了
[? ]
A、提高首都大气环境质量
B、发展第三产业,提高首钢就业率
C、改善首都的交通运输状况
D、兼并唐钢,建设临海钢铁企业
2、曹妃甸成为新首钢厂址的主要区位因素不包括
[? ]
A、提高首都大气环境质量
B、发展第三产业,提高首钢就业率
C、改善首都的交通运输状况
D、兼并唐钢,建设临海钢铁企业
参考答案:1、AC
2、C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我国东部地区丘陵分布广泛,有①山东丘陵;②江南丘陵;③辽东丘陵;④两广丘陵,自北向南依次为(? )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分布,四大丘陵的位置。结合四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判断。四大丘陵的位置自北向南依次为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江南丘陵、两广丘陵。所以顺序为③①②④。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陕北地区平均年降水量分布图(左图)及自然状态下年降水量与土壤侵蚀关系图(右图)。

材料二? 1990~2010年陕北地区耕地面积变化及其在耕地总面积中的比例。
类型变化
| 1990~2000年
| 2000~2010年
|
面积/㎞?
| 比例/%
| 面积/㎞?
| 比例/%
|
耕地?林地
| -16.21
| -0.06
| -2405.03
| -8.45
|
耕地?草地
| 317.01
| 1.22
| -9935.03
| -34.90
|
耕地?水域
| 4.05
| 0.01
| 118.97
| 0.42
|
耕地?城乡工矿居民地
| -28.79
| -0.10
| -225.14
| -0.97
|
耕地?未利用土地
| -3.11
| -0.01
| 172.01
| 0.60
|
耕地增减合计
| 272.94
| 0.97
| -12274.22
| -43.11
|
注:面积和比例数值为正,表示耕地净增加;数值为负,表示耕地净减少。
(1)简述陕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特点。(4分)
(2)从降水的角度,判断陕北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6分)
(3)简析陕北地区1990~2000年和2000~2010年耕地总面积的变化特点及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年降水量多集中在350mm至600mm之间;南多北少。(4分)
(2)水土流失(2分)
年降水量多少影响土壤侵蚀强度,年降水量在350~550mm之间土壤侵蚀强度大;
陕北地区大部分地方年降水量在350~550mm之间。(4分)
(3)1990~2000年耕地总面积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毁草开荒;(4分)
2000~2010年耕地总面积大面积减少,主要原因是退耕还林以及城乡工矿居民地占用耕地。(4分)
本题解析:
(1)可以根据年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和延伸方向来分析其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特点。从数值看年降水量多集中在350mm至600mm之间;年等降水量线总体按东西方向延伸,说明其更替规律是南多北少。
(2)首先要明白生态问题是指哪些问题,其次要根据题意把判断的依据说清楚。从自然状态下年降水量与土壤侵蚀关系图中发现, 年降水量多少影响土壤侵蚀强度,年降水量在350~550mm之间土壤侵蚀强度大。从陕北地区平均年降水量分布图上看,陕北地区大部分地方年降水量在350~550mm之间。说明土壤侵蚀严重,所以从降水的角度判断,陕北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
(3)从表中最下面一栏耕地增减合计可以分析两个时间段耕地总面积是增加还是减少,从其他各栏看耕地面积的具体变化,注意表下备注。1990~2000年耕地增减合计为272.94,面积和比例数值为正,说明耕地总面积有所增加。“耕地?草地”一栏耕地增加最多,所以主要原因是毁草开荒;? 2000~2010年耕地增减合计为-12274.22,面积和比例数值为负且很大,说明耕地总面积大面积减少,“耕地?林地、耕地?草地、耕地 城乡工矿居民地”耕地面积变化为负值,说明主要原因是退耕还林还草以及城乡工矿居民地占用耕地。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8分)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额济纳旗境内。由于地处荒凉,最接近的城市是甘肃省的酒泉市,因而名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材料二:我国第一次设立的茶马司是在1074年(宋熙宁七年)的秦州(今天水)茶马司。至今,在天水麦积山石窟东崖26窟左壁留有宋大将王韶上奏:“西人所嗜者惟茶,当以马至边贸易,因置茶马司”的刻画。
(1)比较甲、乙河流的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及影响因素。(6分)
(2)说出丙丁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及解决的具体措施。(4分)
(3)简述我国在酒泉建设卫星发射中心的环境条件。(4分)
(4)简述当年将茶马司置于天水的主要区位因素。(4分)
参考答案:
(1)甲河与乙河相比,水量较丰富,含沙量较小,无结冰期。原因:甲地年降水量较丰富,植被覆盖率较高,位于亚热带、冬季气温在0℃以上。(6分)
(2)水源不足?丙地引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丁地引黄河水灌溉(4分)
(3)该地区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全年少雨,能见度好,环境条件很适合卫星发射。(4分)
(4)天水地处温带与亚热带,半湿润与半干旱区交界区,属于农牧交错地带,其以东以南产茶叶,以西以北产马匹。(4分)
本题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可知:甲位于秦岭以南地区,乙位于黄土高原是渭河的一条支流。两河的水文特征应从径流量,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进行对比;水文特征的差异原因应从两地气候、降水、气温、植被等方面分析。
第(2)题,丙地位于河西走廊地区,丁位于宁夏平原一带。两地均位于内陆地区,为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水源不足是两地农业发展制约因素。为解决缺水制约因素,两地因地制宜丙地引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丁地引黄河水灌溉。
第(3)题,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地处内陆建在戈壁沙漠的绿洲上,为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大气污染轻、透明度较高。有利于对飞船的发射观测。
第(4)题,该题应从其地理位置的过渡性和交错性方面以及对应物产方面进行分析。
点评:本题甘陕一带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河流水文特征、农业区位因素、航天发射场的区位条件和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方法的掌握情况。解答本题应注意1.水文特征应从径流量,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进行分析。2.农业区位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热量,光照,温差;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3.星发射场的选址主要考虑气象、纬度和地形等自然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图,下图为C地多年平均气候资料图。依据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4分)。

(1)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A地附近海域常会出现大量鱼类死亡的原因。(4分)
(2)运用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解释B地有城市分布的原因。(3 分)
(3)读图10,简析MN间地形变化对P地自然景观的影响(4分)
(4)根据图中所给资料,分析C地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3分)
参考答案:(1)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A地附近海域水温升高,鱼类生存环境发生改变(2分);上升流减弱,表层营养物质减少,饵料缺乏(2分)。
(2)B地海拔高,到达该处的地面长波辐射少(1分);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候凉爽(1分)。B地同纬度平原地区,气候炎热。(1分)
(3)对西风的阻挡增强(2分);位于西风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明显,降水减少,形成荒漠景观(2分)。
(4)海拔200米以下,地势平坦开阔;冬季温和,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夏季温暖,气温年较差较小;年降水量在900mm左右,季节分配较为均匀,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3分)
本题解析:(1)A海域为秘鲁渔场,是受秘鲁寒流影响而形成,而厄尔尼诺年,该海域形成暖流,水温升高,且上升补偿流减弱,影响营养物质的上泛,而导致大量鱼类死亡。(2)图示B地纬度较低,位于热带地区,而当地地势高,大气稀薄,结合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分析,故气温较低,而热带地区低地闷热,高原反而是人口、城市分布的主要场所。(3)主要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分析,图示P地位于南美洲东南端,由于受西部山脉阻挡,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故形成温带荒漠景观。(4)图示C位于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从气候、植被、人地关系和交通条件等方面分析,该地区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世界区域地理概况,并能结合渔场的成因、地形对气候、人口分布的影响和区域农业生产等基本内容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