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关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叙述错误的是(?)
A.20世纪80年代初东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战略
B.20世纪90年代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开发开放战略
C.20实际80年代东部、中部、西部地带全方位开放战略
D.20世纪末21世纪出逐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我国区域发展的阶段。区域发展的阶段分为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东部沿海地区实行对外开放战略,20世纪90年代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实行开发开放战略,20世纪末21世纪出逐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所以本题ABD叙述正确,C选项叙述错误。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读图7,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并比较A、B两条山脉特征的差异。(12分)高
(2)分析C附近海域多雾的自然原因。(4分)
(3)第二十一届冬奥会2010年2月12日到2月28日在温哥华进行。雪上项目安排在温哥华以北世界知名的冬季滑雪胜地山城惠斯勒。试从地理角度说明惠斯勒适宜滑雪比赛的自然条件。(4分)
(4)试分析D区域耕作业不如畜牧业发达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1)主要有(西部高大山地、中部平原、东部低缓的高原、山地)三大地形区;(2分)南北纵列。(2分)A山脉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2分)B山脉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2分)A山脉地势高峻,(2分)B山脉地势较低缓。(2分)?(2)沿岸有寒流经过,水温较低;纬度较低,蒸发旺盛,水汽充足。(每点2分,共4分)?(3)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丰富,冬季积雪量大;位于山区,有建滑雪道的地形条件。(每点2分,本小题共4分)?(4)纬度较高,气候湿冷,无霜期短,土地较贫瘠,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不利于种植谷物)(4分,因果各2分);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乳畜产品市场广阔。(4分,因果各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东北区自然地理环境概况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7分,每空1分)

(1)写出山脉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_,C、______。
(2)写出平原的名称:甲、_____,乙、_? __,丙、_______。
(3)写出河流的名称:? E、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 长白山(2)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3)松花江
本题解析:(1)根据图示的地理位置判断,A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为大兴安岭;B位于东北平原北部为小兴安岭;C位于东北平原东部,为长白山。(2)根据图示的地理位置判断,甲位于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为三江平原;乙位于松花江和嫩江交汇,为松嫩平原;丙位于辽河流域,为辽河平原。(3)图示E流经东北平原中部,为松花江。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地理事物的主要分布,可结合地图册。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下图,图中箭头表示
20世纪下半叶本地区产业转移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示范围内板块界线的类型及板块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国除了多火山、地震外,还经常发生哪些地质灾害?并简要解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国夏季东南部沿海多降雨,冬季西北部沿海多降雪,请阐述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哪些?请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图中所示的产业转移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消亡边界;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2)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原因:①A国多山,地形复杂,相对高度大;②A国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频繁,岩石遭受强烈破坏;③A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强度大,多暴雨。
(3)A国(日本)为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夏季东南季风从太平洋上吹来,加之日本暖流的影响,
太平洋沿岸(东南沿海)降水较多;冬季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时,会携带一定的水汽,加之西北季风为寒冷气流,所以日本海沿岸(西北沿海)降雪较多。
(4)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①劳动力;②内部交易成本;③市场;④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原生产地地价昂贵,原生产地环境污染严重)。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逐次转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20分)下面是某国两幅相关资料图,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列举该国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
(2)列举该国主要的自然资源
(3)简述该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7分)
(4)图乙中I、II处可能发育河流的是?(1分),该河段的流向是?(1分),当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时,该河流处于?(1分)(丰水期、枯水期)。(3分)
(5)A是该国原来的首都,1956年,该国决定将首都迁到当时还是一片荒凉之地的B地,3年后新城建成。该国迁都的原因是?(4分)
参考答案:(1)热带面积广大;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广泛;有世界最大的亚马孙河流过;热带雨林、热带草原分布广等(每列举一项得1分,满分3分)。(至少三项)(3分)
(2)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等生物资源、水资源、水能资源、铁锰等矿产资源、海洋资源(每列举一项得1分,满分3分)。(至少三项)(3分)
(3)人口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北部、西部人口少;北部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气候过于湿热,不宜居住,人口稀少;东南沿海自然条件优越,殖民开发历史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交通便利,人口稠密。(7分)
(4) I?西南向东北? 丰水期
(5)分散城市职能;加强巴西高(草)原开发;引导人口由沿海向内陆迁移(答出一点得2分,满分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