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层示意图”,从P点向下钻井,当钻头位于①②③层时,可能分别探测到

[? ]
A、天然气、水、石油
B、水、石油、天然气
C、石油、天然气、水
D、天然气、石油、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如图为“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1.关于气温年较差的分布规律表述正确的是2.60°N附近气温年较差超过40℃,主要影响因素是
A.赤道地区气温年较差最小,两极地区最大
B.南北纬60°附近气温年较差均较大
C.赤道地区最小,随纬度的增加,气温年较差不断增大
D.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与纬度呈正相关
E.纬度较高,陆地面积广阔
F.深居内陆,大陆性强
G.地势较高,温差大
H.冬季有寒流通过,夏季有暖流通过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资料分析运用能力(世界的气温分布)。A项读图可知,两极并非最大,错误。B项南纬60°附近的温差较小。C项,赤道最小,但并非纬度越高温差越大,南半球的中纬度就不符合,错误。
2.一纬度因素影响:由于低纬地区终年高温,温差小,高纬地区终年温度低,温差小,故中纬地区温差较大;二海陆分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地年温差大于海洋。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某地景观素描图,完成1~2题。

1.该地地质构造属于
[?]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山岭
2.对该景观形成过程的推断,最合理的是
[?]
A.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B.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侵蚀作用
C.变质作用、冷却凝固、地壳上升、风化作用
D.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参考答案:1.A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该图是沿某经线所作的大气运动形势图。读图,回答问题。
1.有关该图中大气运动形势的叙述正确的是2.在图示时段
A.P气流为西北风
B.E处的降水多为对流雨
C.H处因热力作用形成高气压
D.E到F自然带更替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E.我国东北地区昼长夜短
F.巴西高原热带草原进入旱季
G.南极地区科学考察进入最佳时期
H.地中海地区正午H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据图大气运动形势应为北半球中纬环流,H为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南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由南风逐渐右偏成西南风,到30°N附近上空时偏转成了西风,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不能再继续北流,而是变成自西向东运动。由于赤道上空的空气源源不断地流过来,在30°N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致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因此是动力原因形成的。故C答案错误;由副热带高气压向北流的一支气流,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右偏成西南风即盛行西风。故P为西南风,A答案错误;较暖的盛行西风与寒冷的极地东风在60°N附近相遇,形成锋面(极锋),故E处的降水多为锋面雨,B答案错误;从E到F是高低纬之间的差异,主要的差异是热量,故E到F自然带更替的主导因素是热量。选D。
2.据图副热带高气压带及副极地低气压带,位置都偏南,说明为北半球的冬半年,我国为北半球的国家,此季节都是昼短夜长,故A选项错误;巴西高原热带草原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北半球冬半年为湿季,故B选项错误;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地中海地区正午H达到一年中较小值,故D错误;南极科考应为南半球的夏半年,因为会出现极昼,气温也较高,故C答案正确。所以选C。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与季节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大,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题目信息的把握,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学生要掌握大气环流的有关的规律及气压带风带与季节的关系。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读板块分布示意图(甲图)及板块碰撞示意图(乙图),回答1—2题。

1、喜马拉雅山脉是图中的______和_______板块相撞而成的。
[?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④、⑤
2、乙图属于板块交界处的一种类型箭头表示板块的运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乙图表示板块的生长边界
B、台湾岛就处在乙图所示的板块边界上
C、东非大裂谷的形成过程与乙图相同
D、乙图所示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稳定
参考答案:1、B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