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卷《地球与地图》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四)
A.冬雨率以地中海为中心向四周递减 B.南部冬雨率较高的原因是因年降水量很少 C.北部冬雨率较低的原因是受西风影响时间长,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D.东南部冬雨率较高的原因是受大西洋影响大 ,降水季节分布均匀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地中海南部与北部相比,受西风影响时间短,冬雨率高,从图中可知,的黎波里冬雨率最大,的黎波里受西风的影响时间最短,年降水量最小。
【小题2】受西风和地形的影响,地中海沿岸降水西多东少,北多南少。受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影响,北部受西风控制的时间比南部长,降水的季节分配越均匀,冬雨率较低。
考点:该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图及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图示范围内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地区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势崎岖,水流湍急
B.该地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时数长
C.该地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D.该地常年受东北信风影响,地带性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
【小题2】图中沿18.5°和19°纬线所对应的地形剖面图正确的是( )
A.18.5°——甲
B.19°——甲
C.18.5°——乙
D.19°——乙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中等高线数值变化可知等高距为200m,最高处的海拔高度大于1400m小于1600m,所以该地区以丘陵山地为主;图中等高线比较密集,说明地形起伏大,地势崎岖,河流水流湍急;由该地区所处纬度可知,位于热带地区,终年高温;由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故选项A正确。
【小题2】本题重要切入点是判断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变化,由此推断18.5°和19°纬线穿过地区的地势起伏状况。由图可知18.5°纬线穿过的最高海拔范围是大于1400m小于1600m,而且该地位于剖面线的偏西部位;图中19°纬线穿过的最高海拔范围是大于1000m小于1200m,该地位于剖面线的偏东部位,故选项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剖面图。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上比例尺改为数字式1: ,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米。
2.甲山在乙山的 方向。
3.图上表示高度的数字,指的是 高度。甲山顶与乙山顶的相对高度是 米。
4.图中山坡E和F的坡度相比,坡度较陡的是 。
5.图中各字母处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
A.,
B.,
C.
D.。
参考答案:1.1:50000 500; 2.东南; 3.海拔 (0—200);
4.F; 5.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综合判读。(1)图示1cm代表实际距离500M,换算以下单位即得1:50000;(2)图示没有指向标,则以“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位。(3)等高线地形图上的等高线数值为海拔高度。乙处山峰的高度为500—600M;甲处山峰的高度为600—700M,数学方法计算两地高差的范围为(0—200);(4)图示F处等高线较密,坡度较陡。(5)图示A处等高线“凸低为高”判断为山脊;B处等高线“凸高为低”判断为山谷;C处为两山峰之间,为鞍部;D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11~12题
【小题1】此图若为北半球等温线图,且甲、丙为海洋,乙为陆地,则气温数值:( )
A.d>b>c>a
B.c>d>a>b
C.c>a>d>b
D.d>b>c>a
【小题2】此图乙、丙处若为北太平洋海水等温线图,等值线的数值向北递减,则丙处为( )
A.北赤道暖流
B.北太平洋暖流
C.日本暖流
D.加利福尼亚寒流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局部等高线地形示意图,甲处海拔800米,植被属常绿硬叶林,等高距为50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陡崖相对高度可能为
A.280米
B.305米
C.396米
D.430米
【小题2】甲、乙两处
A.位于山脊的南侧
B.植被不可能相同
C.降水甲处多于乙处
D.热量乙处少于甲处
参考答案:
【小题1】BC
【小题2】C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材料,图中等高距为50米。图中陡崖处有7条等高线相交,根据陡崖高差公式,(n-1)·d≤H<(n+1)·d,可以算出300≤H<400之间,B、C对。A、D错。
【小题2】读图,根据等高线弯曲情况和指向标判断,甲位于山脊的南侧,乙位于山脊的北侧,A错。图示区在北半球,南侧是阳坡,北侧是阴坡。甲地海拔约800米,乙地海拔约900米,差异不大,所以植被可能相同,B错。甲处是常绿硬叶林,属于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控制时甲位于迎风坡,多雨。乙在背风坡,少雨。所以降水甲处多于乙处,C对。乙在阴坡,所以热量乙处少于甲处D对。
考点:高差计算,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中国区域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