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七)
A.红壤 B.紫色土 C.水稻土 D.黑土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我国西部两县城之间地形剖面图和降水量气温示意图,回答1-2题。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该图是沿我国一条经线所做的地形剖面图,横座标表示纬度,读图后回答问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因为这是沿我国一条经线所做的地形剖面图,根据图中的“8848.13米”,可以判定这是珠穆朗玛峰,结合图中所给的纬度位置,从而肯定B为天山,天山的降水主要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故其北部和西部的降水会比其南部和东部多,故选B。图中的-155米是我国的吐鲁番盆地,经过吐鲁番盆地与珠穆朗玛峰的经线只经过了我国的一级、二级阶梯,不会经过我国的第三级阶梯。图中的A所在地为我国的准葛尔盆地,地处中温带,冬小麦主要分布在暖温带。冬小麦、棉花要南疆分布比较普遍。
小题2:C地处我国西北的南疆地区干旱小雨,房屋以平顶为主故选B 图中的 A是黄土高原的特有民居――窑洞,C尖顶是房屋是南方的主要民居形式,D为典型的欧式建筑。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通过剖面图的相关信息进行区域定位并熟悉我国不同区域的特有民居,难度不大。注意教材相关知识的调用与迁移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37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图10中N地(320 30" S, 700 07" W)海拨为2990米,被誉为“南美第一滑雪胜地”;甲国是一个世界矿产出口大国;该国修建了多条东水西调工程,拥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调水工程。
(1)简析图10中N地成为 “南美第一滑雪胜地”的自然条件。(8分)
(2)图12中甲国A、B两地降水差异显著,请分析其形成原因。(10 分)
(3)根据图10和图11信息和所学知识评价甲国矿产资源开发的条件。(8分)
(4)分析甲国修建多条东水西调工程的主要原因;说明这些调水工程对调入区发展的有利影响。(11分)
参考答案:
(1) “南美第一滑雪胜地”成因:冬季,西风从太平洋带来丰沛的水汽,(2分)且受山地抬升,降雪丰富;(2分)海拨高,气温较低,积雪期长;(2分)地形以山地为主,起伏较大,适宜滑雪。(2分)
(2)A地降水明显少于B地。(2分)A地位于东南信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降水稀少;(2分)沿岸有(秘鲁)寒流流经,起到降温减湿作用,加剧了干旱程度。(2分)B地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2分)地势西高东低,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沿平原深入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2分)
(3)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丰富;距西部沿海港口较近,海运便利;国际市场广大;矿产多分布在山区,矿产资源位于地震带,地质复杂,开采成本高。(每点2分)
(4)主要原因:水资源分布不均,东多西少(3分);西部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工农业生产和生活耗水量大(3分)。影响:东水西调能缓解西部水资源紧张状况为,促进西部经济(工矿企业和农业)发展提供了水资源保障。(3分) 改善西部生态环境(2分)。
本题解析:
(1)滑雪的区位条件分析。一要积雪丰富,积雪期长;二要地形起伏,适宜滑雪。
(2)从地形分析A与B降水差异的原因。A是背风坡,B是迎风坡。
(3)本题考查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从矿产的集群状况,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开采条件等评价。
(4)A是背风坡,B是迎风坡。水资源东多西少,经济是西部发达,对水资源的需求大。水资源的调入对经济,环境等有重要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图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巴西地图(图5)
图5
资料二:图5中甲、乙两城市气候统计图(图6)
图6
资料三:潘塔纳尔沼泽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孕育着3500种植物和1000多种动物,美洲鳄、美洲豹、蓝紫金刚鹦鹉、巨犰狳等都是濒临灭绝物种。然而近些年来科学家发现,由于大豆种植业和养牛业的快速发展,沼泽面积日益减少且速度惊人,如果不及时加以保护,45年以后这块世界上最大的湿地将在地球上消失。
资料四:巴西政府规定,自2008年1月开始,强制性要求燃料销售商在柴油燃料中搀杂2%的生物柴油(主要以蓖麻、大豆等原料制成),到2013年1月该搀杂比例将提高至5%。
图7 2008年巴西能源消费构成
(1)阅读资料一、二,归纳甲、乙两城市降水的共同特征,对比两城市气温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伊泰普为次于中国长江三峡的世界第二大水电站,大坝全长近8000米,高196米,年发电量900亿度,供应巴西重要工业区30%以上的电力。
(2)结合资料一分析,伊泰普水电站开发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3)结合图5和资料三,说出潘塔纳尔湿地最突出的全球生态环境效应和其消失后当地易产生的自然灾害。
巴西是世界上重要的柑桔生产国,所产柑橘大部用于加工橙汁?。目前巴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橙汁出口国,贸易量占世界的80% 。
(4)结合图5,说出巴西橙汁加工业主要分布地区,并分析其区位因素。
(5)结合资料四,说出可再生能源在巴西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简要说明政府强制性提高生物柴油比重的意义。
一名环境专家乘坐时速为1110km的飞机,从乙城上空向北飞至亚马孙河河口上空,考察沿途植被状况。
(6)结合图5,说出飞机的大致飞行时间和沿途环境专家所看到的植被类型。
参考答案:(1)共同特征:年降水量大,主要集中在夏半年 。
差异及原因:甲城市全年气温低于乙城市,原因是甲城市海拔高于乙城市。
(2)上游地区年降水量丰富,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河流流量大,水电站所在区域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水电站距离东部工业发达区近,电力需求量大。
(3)生物多样性价值突出(物种丰富)?旱涝灾害
(4)东南沿海柑橘种植区?接近原料产地,接近港口,接近市场
(5)45.4%?减少对石油资源(矿物能源)的依赖,促进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6)2小时?热带草原?热带雨林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巴西。(1)由于两城市位于南半球,故图示反映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图示资料反映乙城市的气温较甲城市高,但乙城市的纬度较甲城市低,故主要从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分析。(2)水电站开发的有利条件主要从水能资源(流量、落差)、当地的交通等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市场距离等方面分析(注意没有优势的条件不分析)。(3)结合材料主要反映其生物多样性的功能。且由于位于热带草原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故该湿地还能起到调节河流径流量的作用。(4)结合图5巴西柑橘的种植地区,故橙汁加工适宜分布在巴西东南部地区,接近原料产区,且靠近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广阔,且交通便利,利于出口。(5)巴西的能源利用结构中生物能和水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提高生物能比重主要为了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利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利于减轻大气污染。(6)从乙城市向北至亚马逊河口大致沿经线跨纬度20°,故计算时间为20*111KM/1110KM/h,乙城市所在巴西高原为热带草原带;亚马逊河口为热带雨林带。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地壳物质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