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5-29 05:52:49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甲国面积11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8千万,经济上以传统的农牧业为主,矿产资源种类较多,但资源开发程度非常低。目前,甲国全面改革开放,是非洲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有投资潜力的国家之一。 2007年,我国在甲国投资建设以冶金、建材和机电为主的“东方工业园”,2010年5月13日起中国工业企业陆续入园。 读图13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描述甲国地形主要的特征。(4分) (2)分析甲国吸引我国建设“东方工业园”的有利条件。(8分)
参考答案:(1)以高原、山地为主(2分);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地势起伏大(2分)。 (2)甲国地价便宜;劳动力廉价;工业品需求量日益增大;政策优惠;矿产资源丰富(每点2分,答出4点即可)。
本题解析:第(1)题,根据等高线特征,可以判断出埃塞俄比亚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由于河流由中心流向四周,所以地势中高周低。 第(2)题,和我国相比,埃塞俄比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土地、劳动力价格较为低廉,加之矿产资源丰富,市场较为广阔,以及埃塞俄比亚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等都是吸引我国投资的因素。 点评:本题组考查的知识点包括区域地形特征,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等。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1)通过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明确甲国地形的主要特征。(2)甲国吸引我国建设“东方工业园”的有利条件可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0年8月7日22时左右,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舟曲境内多高山深谷,气候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半山河川地带温暖湿润。海拔在1173至4505米之间,年均气温12.7摄氏度,年降水量400毫米至900毫米。
 (1)图中A-B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________区,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为________。请简要分析该地区荒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 (2)根据图中的等干燥度线分布状况,描述图示地区干燥度分布规律,并简要分析其成因。 (3)图示地区农业生产较具特色,如西宁地区地处湟水谷地,主要发展________农业;武威所处的河西走廊,主要发展________农业。 (4)请简要分析舟曲泥石流发生的原因。
参考答案: (1)西北干旱半干旱?冰雪融水 自然原因:深居内陆(地形阻挡),降水少,气候干旱;风化、风蚀强烈 (2)东部:由东南向西北增加;原因是受夏季风影响,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西部:由西南向东北增加;原因是气流遇山地抬升,降水由西南向东北减少。 (3)河谷?绿洲(或灌溉) (4)自然原因:暴雨集中;地表植被稀少;坡陡;山体疏松。 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开垦,对植被破坏大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我国某省区地形图,回答问题。
 小题1: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为高原,乙地附近为盆地 B.甲地为山地,乙地附近为盆地 C.甲地修筑梯田,乙地发展花卉种植 D.甲地退耕还林,乙地发展粮食生产
| 小题2:图中虚线最可能表示 A.川气东送工程 B.西电东送工程 C.劳动力转移方向 D.产业转移路线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形起伏,所以退耕还林;乙地形平坦,发展粮食种植。选择D项。 小题2:根据地理位置可知,三峡对外西电东送。选择B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我国许多资源总量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衡,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协调,因此需要大规模的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读“我国部分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不同的资源类型,其中序号③、④分别为西气东输一线、二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小题1:序号对应调配的资源类型及其叙述,正确的是 A.①——西电东送,北、中、南三线均为水能发电 B.②——南水北调,其东线工程水量最丰富,但全程需抽水北上 C.③——西气东输一线,西起新疆轮南,东至长江三角洲 D.④——西气东输二线,主气源地来自中亚国家,目标市场以珠三角为主
|
小题2:下列有关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其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黄淮海平原缺水已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南水北调的唯一受水区
B.黄河、长江和珠江(西江)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将资源优势可转化为经济优势
C.西气东输二线可增强我国能源供应安全,加强区域经济联系实现共赢
D.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只能缓解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的问题
参考答案:
小题1:CD
小题2:A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50°N附近某牧区的土地利用图”。该区域最高海拔l480米,区内最大高差小于300米。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近年来,该区域过度的农业生产活动,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主要表现是
①土地沙漠化扩大? ②水环境恶化? ③洪涝灾害频发
④水土流失增加? ⑤地面大幅沉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小题2:该区域的干流河谷地带没有形成林区的主要自然原因可能是
A.河道弯曲,冻土广布
B.地势较低,降水量多
C.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
D.山地阳坡,水分蒸发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学生具备对图文信息的综合解读能力以及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的推理和归纳能力。
小题1:根据经纬度、海拔等信息可判断该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北部(呼伦贝尔草原),属于温带草原带。结合图示信息判断,过度的农业生产活动主要包括过垦(毁林毁草),过牧(草场退化),由此导致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进而河流流量减少、含沙量增加和农耕中的化肥农药带来的水污染等。因地处高原,且位于半干旱区,不会导致洪涝灾害。
小题2:该题思路超出常规,用排除法较好。该区域内地势高差较小,因地形原因导致的降水差异不大。河床两侧排水不畅限制树木生长。因纬度较高,冬半年冻土层阻断水分下渗,也制约了树木根系的生长。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