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该图为我国两区域图,运用相关知识回答问题。(10分)

(1)简述横断山区河流水文特征。(4分)
(2)简述A、B两地所受主要外力作用的差异。(2分)
(3)根据B地区气候统计资料,评价B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4分)
2、单选题 十八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走,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读图(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完成1~2题。

1、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
[? ]
A、①
B、⑦
C、③
D、④
2、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⑦
3、综合题 读“贵州地形图”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近年来,贵州茶产业克服低温凝冻、干旱等严重自然灾害影响迅速发展,目前茶园面积超过520万亩,跃居全国第一位.
材料二?石漠化是指地表植被遭破坏,基岩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贵州是我国西南石漠化面积最大的省区。

(1)描述贵州地形的基本特征。(6分)
(2)分析贵州石漠化的成因。(4分)
材料三?贵、闵茶产业比较表(2012年)

(3)近年福建等茶产业大省种植面积逐渐萎缩,贵州己成为我国茶园面积第一大省。分析贵州发展茶叶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6分),指出目前贵州茶产业存在的问题。(6分)
福建省为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该省春季易受低温、霜冻的影响,为减少春茶产量及品质的下降,当地茶农常采用喷水、建防护林等方法防茶树受冻,以减少损失。
(4)任选一种方法,简析其地理原理。(4分)
4、单选题 区域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
A、四川盆地―绿洲农业
B、宁夏平原―商品谷物农业
C、洞庭湖平原―水稻种植业
D、长江三角洲―大牧场放牧业
5、综合题 分析下列资料,回答问题。(13分)
资料料一:国家“十一五”规划重新划定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东部地区包括京、津、冀、鲁、苏、沪、浙、闽、粤、琼10个省(市)。东部地区地处沿海,劳动生产效率和土地生产力高。但是1998-2005年东部地区粮食播种面积调减了686.7万公顷,昔日的“鱼米之乡”成为影响全国粮食安全形势的主要地区。东北地区包括黑、吉、辽和内蒙的部分,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林木生产基地,但不合理的农业发展也带来了农业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资料二:中国部分地区行政区示意图

资料三:长江三角洲部分省市与黑、吉、辽三省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
?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全国
|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2006年)
| 0.31
| 0.21
| 0.10
| 0.02
| 0.07
| 0.05
| 0.10
|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千克/公顷) (2006年)
| 4916
| 5872
| 5870
| 7044
| 6207
| 6175
| 4885
|
资料四:东部地区各省市农业结构变动
?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上海
| 江苏
| 福建
| 山东
|
种植业比例
| -
| -
| -
| -+
| -
| -
| -
|
林业比例
| -+
| ●
| -
| +
| ●
| ●
| ●
|
牧业比例
| +
| +
| +
| +-
| +-●
| ●
| +
|
渔业比例
| +
| +
| +
| +
| +
| +
| +●
|
农业结构变化率(℅1978~2005年)
| 36.3
| 35.19
| 56.95
| 20.9
| 16.37
| 14.45
| 52.05
|
注“+”代表上升?“-”代表下降 “●”代表稳定。农业结构变化率数值越大,变化幅度越大。
(1)在上图中用已有斜线图例描绘出东部地区未描绘省区的范围。(2分)
(2)依据资料三,东北地区单位面积谷物产量比长江三角洲地区 ________(高或低),最主要自然原因是 ________;黑龙江省人均谷物产量比江苏、浙江 __________(高或低),最主要原因是 ________ 。(4分)
(3)资料四中,反映出同一年份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结构变动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具体表现为北方农业结构的变化幅度 _________(大于或小于)南方;种植业几乎都呈 ______趋势;牧业、渔业大致呈上升趋势;林业变化不大。(2分)
(4)A地有我国面积最大的 ______生态系统。黑龙江农垦局做出不再开垦三江平原荒地的决定,其生态意义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3分)
(5)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中山脉东西两侧地形区的农业结构应分别以 _________ 业、
业为主(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