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二)
①?对日本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②?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自东北向西南流动 ③与加利福尼亚寒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④对核泄露污染物有扩散稀释作用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日本。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黄河之害在于“多沙少水”。2004年7月,黄河小浪底水库进行第二次调沙调水实验,并获成功。据此回答问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治理黄河泥沙的措施。
小题1:“人造洪峰将泥沙带入大海”,必然是利用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
小题2:黄河带来泥沙最多的时间为夏季,由于黄土高原雨季来临,则水土流失加重,故夏汛来临之前,对水库进行调水调沙,腾出库容,应对夏汛。
小题3:黄土高原处于半湿润地区,故气候干旱不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在亚欧大陆上,受寒潮、水旱灾害等气象灾害影响最频繁的地区是
[? ]
A、中亚内陆地区
B、东亚季风区
C、青藏高原地区
D、西亚沙漠地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镇。地震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简述此次地震产生的原因。
(2)结合震区自然环境状况,指出震后可能引发的次生自然灾害。
(3)请说出政府为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应采取的对策。
参考答案:(10分)
(1)3分,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推动青藏高原向东滑动,导致此处岩石圈长期积累的(地应力)能量急剧释放,引发四川西部断裂带震动。
(2)4分,地形崎岖(以山地、河谷为主),岩石破碎,降水丰富(答对2项得2分);易形成滑坡、泥石流、(因堰塞湖溃堤导致的)洪涝(答对2项得2分)
(3)3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要点包括:现代信息技术与监测预报系统建设、减灾生物与工程设施建设、灾害管理与救援系统完善、区域减灾管理与区域发展规划、法制建设与提高全民减灾意识、国际合作等方面;也可从灾前的灾害预防、灾中的有效避灾、灾后的有效救援等环节展开)
本题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此次地震是由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推动青藏高原向东滑动,导致此处岩石圈长期积累的(地应力)能量急剧释放,引发四川西部断裂带震动而引发的。
第(2)题,由于本地区地形崎岖,岩石破碎,降水丰富,震后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第(3)题,政府为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应采取的对策可以从现代信息技术与监测预报系统建设、减灾生物与工程设施建设、灾害管理与救援系统完善、区域减灾管理与区域发展规划、法制建设与提高全民减灾意识、国际合作等方面分析;也可从灾前的灾害预防、灾中的有效避灾、灾后的有效救援等环节展开,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需要注意:(1)注意板块移动方向和速度。(2)震区自然环境状况可从地形特征、气候降水等方面分析。(3)防灾减灾的措施可联系课本知识作答,本题也充分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我国最为常见、危害范围广的自然灾害是
[? ]
A.泥石流、滑坡
B.洪涝、干旱
C.沙尘暴、地震
D.台风、冻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自然环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