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A.内部竞争更加激烈 B.经济发展速度在加快 C.产业结构趋于一致 D.产业分工逐步深化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四地的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沿海某区域海陆轮廓及垂直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海域盐度最低的是(?)
A.a
B.b
C.c
D.d
小题2:图中c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并不是因为该地(?)
A.处于寒暖流交汇处
B.有海底上升流
C.处于大陆架浅海
D.入海河流带来营养盐类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世界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世界大洋盐度的分布规律为从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低纬和中纬递减。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有蒸发量与降水量;洋流;地表径流。c处位于长江入海口,大量淡水汇入,稀释海水,海水盐度较低。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世界渔场形成的条件。沿海大陆架地区渔业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大陆架地区,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鱼类饵料充足,入海河流带来大量营养盐类,寒暖流交汇,上升流等。该区域位于寒暖流交汇,无上升流。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26分)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
(1)指出图示区域积温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4分)
材料二 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2)简述歌谣反映出该地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6分)
材料三 西宁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曾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成为西北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
(3)简要分析西宁的城市区位因素及其近年来的发展变化。(8分)
材料三 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
省区![]() 年代 | 山东省 | 青海省 |
1990年 | 8439万 | 446万 |
2000年 | 9079万 | 518万 |
参考答案:
(1)由东向西积温逐渐降低,原因是地势自东向西逐渐抬升(4分)
(2)昼夜温差大,地势起伏大,天气多变,植被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6分)
(3)区位因素:位于河谷地形;河流供水;政治中心;交通要道;军事重镇(6分)
发展变化: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周边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等。(2分)
(4)大 (2分)
有利条件:光照充足,水能丰富,矿产多样,野生动植物独特、旅游资源丰富(4分)
不利条件:热量不足、生态环境脆弱,交通落后,人口压力较大(2分)
本题解析:
根据图中的等积温线的分布可以看出自东向西积温递减。越往西地势越高,西部为我国的青藏高原。
根据“一日须携四季装”可判断该地昼夜温差大,根据“山下百花山上雪”可判断该地植被的垂直地带分异规律,说明地势起伏大。
根据材料介绍可知西宁交通位置重要,是军事重镇;据图分析,西宁位于河谷地区,水源充足,气温较高。近年来青藏铁路通车,促进其资源的开发及旅游业的发展。
人口增长率可直接计算:山东:(9079-8439)/8439×100%;青海:(518-446)/446×100%;青海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热量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交通不便,这些都是限制性因素;有利条件是矿产资源丰富(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水能丰富;海拔高,晴天多,光照充足;野生动植物独特、旅游资源丰富(如青海湖鸟岛)。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自治区中,相临国家最多的是: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宁夏回族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陆疆。我国陆上邻国最多的省为新疆,与7个国家相邻。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城市与地理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