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卷《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八)
A.① B.② C.③ D.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所求时区的区时=已知时区的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北京时间2008年9月27日16点43分,秋分日,日落的地方时大约为18:00,所以经度大约为140°E附近。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9月27日,比较接近于秋分日,太阳直射点接近于赤道,赤道正午太阳高度接近90°,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3:9月27日,太阳地球绕日公转速度逐渐加快;太阳直射点向南运动;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区正忙于小麦收割;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极点附近处于极昼。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北美洲某村庄东部由南向北较均匀的分布着13座山峰,太阳每天会从这13座山峰顶部或两个山峰之间升起,当地居民利用太阳升起的位置确定日期。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根据材料可知
A.太阳从相邻两座山峰顶部升起的时间间隔约一星期
B.太阳从中间山峰顶部升起到南北两端山峰顶部升起间隔日数相同
C.太阳从山峰之间升起的地方时比从山峰顶部升起的早
D.一年中太阳在其中的11座山峰顶部升起两次
小题2:当地居民看到的现象是
A.太阳从最北山峰顶部升起之日,日落最早
B.太阳从最南山峰顶部升起之日,室内光照面积最大
C.太阳从中间山峰顶部升起之日,正午房屋影长为零
D.中间山峰位于该村庄的正东方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题意,13座山峰相当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最南为冬至日,最北为夏至日,一年中太阳在其中的11座山峰顶部升起两次,D正确;太阳直射点大约1个月移动8?,相邻两座山峰顶部升起的时间间隔两个星期, A错;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有近日点和远日点之分,远日点在七月初,地球移动速度最慢,所以太阳从中间山峰顶部升起到南北两端山峰顶部升起间隔日数不同,B错;C项是否正确与太阳升起在南侧山峰还是北侧,C无法判定。
小题2:太阳最北为夏至日,日落最晚,A错;太阳最南升起,为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小,室内光照面积最大,B正确;太阳从中间山峰升起,大致为春分或秋分,不一定直射,影长不一定为零,山峰也不应定位于村庄正东,C、D错。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东经1610比东经1600的地方?
A.区时早
B.地方时早
C.地方时晚
D.一定先看到日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区时是一个时区统一使用的时间,跨经度15°,都使用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161°E与160°E都位于东11区,所以区时相同,A错。地方时是因经度不同而不同 的时刻,东边的比西边的早,161°E在160°E东边,所以地方时早,B对、C错。由于冬季,夏季的昼夜长短变化,在不同纬度地区日出时间有变化,所以不一定先看到日出,D错。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地球的公转,除了会导致一个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外,还会导致四季的变化。据此回答
从天文含义看,夏季就是? ( )
A.一年中平均气温最高的季节
B.一年中出现极昼的季节
C.一年中地球与太阳距离最近的季节
D.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的季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四季划分。从天文含义上看,四季的划分是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来判断,故夏季是指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的季节。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科学家对不同纬度的经纬线长度进行测量,统计结果部分如表。
1.下列对测量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2.意大利的威尼斯(欧洲)和加拿大的渥太华(北美洲)均在45°N附近,两城市约相距6940千米,则两地的地方时
A.无论是经线还是纬线,都是随着纬度的增加变长
B.纬线的长度随纬度的增加变长,经线长度在变短
C.纬线长度随纬度的变化是测量误差所致
D.经线长度的变化反映了地球形状的不规则性
E.威尼斯比渥太华约早6小时
F.渥太华比威尼斯约早6小时
G.威尼斯比渥太华约早4小时
H.渥太华比威尼斯约早4小时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1.地球上不同纬线的长度是纬度越低,纬线越长,如果地球是规则的球体,所以的经线长度都应该相等,但是经线长度有相差,说明地球形状的不规则性。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两城市约相距6940千米,则相差6940千米/78.850=88°,两者地方时相差约为6小时,威尼斯(欧洲)在东方,所以威尼斯比渥太华约早6小时。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运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