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八)
A.区域链发性 B.群发性和群聚性 C.渐发性 D.不可预测性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世界两大灾害带为:①环太平洋自然灾害带:板块交界处→火山、地震→海啸;热带、副热带海域→台风→风暴潮。 ②北纬环球自然灾害带 (20°N—50°N) 不同气候带的边缘→水旱灾害; 热带、副热带海洋→台风→风暴潮;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山地地质灾害。该区域不是两大灾害带重叠处,A错;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是板块的挤压消亡边界,BD错;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C对。
小题2:几个地方在同时出现该种灾害,具有群发性和群聚性。
小题3:遥感技术监测通过摄像调查的方式,地震是地球内部地应力释放过程,从空中是无法监测的。无法确定地震的震级和震源深度,测定地震震级和烈度是地震监测专门机构利用地震台站监测、地震地质调查研究、地球物理测量、地形变测量、地震史料分析等完成,BC错;灾害的损失通过遥感技术比较可以大致确定,最能确定的是火山灰的扩散,选A。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46,日本本州岛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震源深度为10公里,是有记录以来世界第三强震;当日内累计发生余震64次,其中最高为7.1级,最低为4.1级;随后强余震不断,地震引发的海啸最高达到24米。此次地震,约有443平方公里的领土沉入水中,面积相当大半个东京;日本本州岛向东移动大约3.6米,地轴移动25厘米,使地球自转加快1.6微秒;地震还在海底造成一条长300公里、宽150公里的裂缝。
? 日本警察厅消息,截至当地时间4月12日19时,这次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3232人死亡、14554人失踪,目前仍有约14.1万人在各避难所避难。
(1)说出世界两大主要地震带的名称,分析此次日本强地震发生的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做好灾后恢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2)挽救生命,给灾民创造基本的生存条件。(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10分)下图示意太平洋西岸某热带海岸剖面。海岸线附近村庄因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而损毁。
根据图文资料,推断此地可能发生过的自然灾害种类,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答案1:海啸灾害。(3分)理由: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易发生地震,引起海啸。(3分)海啸冲毁海岸设施和房屋,将海底珊瑚礁碎屑(海底沉积物)搬运到海岸(地势高处)沉积下来。(4分)
答案2:风暴潮(台风)灾害。(3分)理由:位于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台风)活动区,容易引起风暴潮。(3分)风暴潮冲毁海岸设施和房屋,将海底珊瑚礁碎屑(海底沉积物)搬运到海岸(地势高处)沉积下来。(4分)
(以上两种答案,任答一种即可得分。其中指出灾害种类得3分,理由合理其充分得7分)
本题解析:
海洋自然灾害主要有风暴潮和海啸。风暴潮由强烈大风引起海水扰动形成,海啸大多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引起的涌向海湾或海港的破坏性大浪。根据图中的方向指向,该地位于太平洋西岸,西北太平洋是台风多发区域,台风引起风暴潮;该地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又易发生地震,引起海啸。海啸和风暴潮能够损毁村庄,将海底珊瑚礁碎屑搬运到海岸沉积下来。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宇宙环境及其对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