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四)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参考答案:小题1: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是国际上小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成功典范,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图”,据此完成问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小题1:田纳西河流域地形起伏较大,地处季风区,降水量较丰富,故河流流量较大,则水能资源丰富。
小题2: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以水资源的综合开发为核心,实现水能资源的梯级开发。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巴西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9 分)
(1)巴西北部为什么人口很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热带雨林有什么全球环境效应?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
(3)当前造成亚马孙雨林毁坏的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参考答案:(1)北部是茂密的雨林,开发历史较晚;北部是湿热的亚马孙平原,
不适合人类居住。(2分)
(2)1、调节全球碳氧平衡的作用称为地球之肺
2、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称为蓄水海绵
3、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3分)
(3)直接原因: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开辟大型农场和牧场(4分)
本题解析:(1)巴西北部为亚马逊河平原,由于受热带雨林气候影响,可从气候、地形和人类的开发等因素分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2)热带雨林具有强大的生态环境功能,可从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分析。(3)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在亚马逊地区,雨林的破坏的人为原因包括过度的焚耕开垦(迁移农业)、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商业性木材采伐以及采矿、水利和公路建设。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巴西的自然地理环境概况,结合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并掌握巴西热带雨林的主要生态环境功能和雨林的破坏等知识性内容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河;B?河;D?山脉;
(2)试从地形、降水两方面分析B河容易产生洪水的原因?(2分)
(3)试分析B河水能丰富的原因?(2分)
参考答案:(1)密西西比 ?田纳西 ?阿巴拉契亚?(3分)
(2)B河是田纳西河,中上游流经阿巴拉契亚山区,下游流经密西西比平原,流域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量大,下游汇水量大(1分);而且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形成洪涝灾害(1分)
(3)B河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多,径流量大;(1分)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主要流经山区,在平原汇入密西西比河,河流落差大(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5年前开始,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题
小题1: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①采掘工业
②高耗能工业
③农产品加工工业
④高技术工业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小题2:近年来,在“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使该地区环境问题加剧
B.该模式延长了产业链,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C.该模式体现了扩大再生产过程
D.该模式扩大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由材料知,榆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开发初期,最适合发展采掘工业和高耗能工业。
小题2:由发展模式图知,煤炭有发电、焦化、化工等多种模式,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延长了产业链, 同时煤矸石、煤泥等固体废弃物和废气被回收利用,对废水进行处理,既减少了污染,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题干基本信息,并能结合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等综合分析即可,注意结合选项内容比较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区域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