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八)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D.热带荒漠气候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16°纬线、经度数值的变化可知为西经,判知C山脉为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其成因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故A正确。
【小题2】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大洲为南美洲, B处位于巴西高原东南部,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附近有暖流经过,降水丰富,所以其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故B正确。
【小题3】南美洲高纬度缺少陆地,所以缺少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因此从A处先向南,后转向北沿海岸线一直走到B处,沿途没有经过的自然带是亚寒带针叶林带,故D正确。
【小题4】D地为巴西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当D地区动物数量增加的时候,是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湿季,即南半球夏季,此时南极附近为极昼,适合科学考察,故A正确。
考点:板块运动;气候类型的分布于成因;植被带的分布。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甲河流域(局部)不同时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最早形成的地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与1980年相比,图示区域2000年( )
A.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C.雨季坡面径流量增加
C.雨季河流含沙量增大 D.雨季坡面下渗增加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三大类岩石的基本特征可知,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而且形成越早,埋藏越深,所以图中①③④为沉积岩,且①形成最早;根据图中示意可知②是岩浆岩,该岩石穿过岩层①、③,所以②岩石形成比①③要晚;故选项A正确。
【小题2】比较1980年与2000年的植被状况可知,2000年山坡上的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增强,所以雨季坡面下渗增加,坡面径流量减少,雨季河流含沙量降低,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故选项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地壳物质循环。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某地岩层及地貌分布图”,完成1 91ExaM.org~2题。 
1、该类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
A、皖、赣、湘
B、陕、甘、宁
C、桂、滇、黔
D、冀、鲁、豫
2、形成图示岩层及地貌的地质作用不包括
[? ]
A、地壳运动
B、沉积作用
C、侵蚀作用
D、变质作用
参考答案:1、C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05年3月28日23时9分(东7区区时),印度尼西亚的尼亚斯岛附近海域发生8.7级强烈地震。不久又相继在该岛西略偏北100千米海底和该岛正南约190千米海底发生强烈余震。这些地震均发生在靠近两大板块界线的地方。据此回答题。1.该岛附近作为板块边界的海沟的走向为2.该海沟两侧的板块是
A.东西向
B.东北一西南向
C.南北向
D.西北一东南向
E.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F.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G.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H.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题干中提到的两次余震,①发生在岛屿的西略偏北100千米海底,②发生在该岛正南约190千米海底。而且地震均发生在靠近两大板块界线的地方。综合以上的推理,尽管不知道该海沟的名称,也能作出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判断。正确答案选D。
2.两大板块中的印度洋板块较易判断出,亚欧板块较易误作太平洋板块。区分的方法为发生地震的东南亚地区,特别是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是亚欧大陆的延伸部分,从而作出亚欧板块的正确判断。正确答案选C。
考点:主要考查了板块构造学说和海沟走向的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板块构造学说和海沟走向的判断。
本题难度:困难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题《地球运动及其地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