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5-29 07:51:50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下图为中国(不含港澳台)、俄罗斯、澳大利亚小麦出口量随年代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曲线甲、乙、丙代表的国家分别为 A.中国、澳大利亚、俄罗斯 B.澳大利亚、俄罗斯、中国 C.澳大利亚、中国、俄罗斯 D.俄罗斯、澳大利亚、中国
| 小题2:乙国2002年小麦出口量突然下降,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生态退耕 B.市场需求变化 C.自然灾害 D.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参考答案: 小题1: A? 小题2: C
本题解析: 小题1:中国是世界上粮食产量最大的国家,但人口多消耗量大,随社会发展我国粮食产量逐渐提高,可以有部分出口,但季风气候,自然灾害较多,粮食生产波动较大,最有可能的是甲;小麦是澳大利亚种植面积最大的谷物,以质量高和出口量大而著称。?澳大利亚人口较少,粮食出口量大,乙最有可能是澳大利亚;俄罗斯国土面积广大,纬度高,适宜种植粮食作用的面积不多,易受寒潮影响,粮食产量波动大,出口不多,最有可能是丙。 小题2:乙为中国,中国小麦主要种植在季风区,季风气候年际变化大,易受气象灾害影响,粮食产量波动大,2002年小麦出口量突然下降说明产量下降,主要是自然灾害影响,C对;生态退耕不逐渐的,不会突然降低,A错;市场需求每年变化不大,B错;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不会突然进行,D错。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全球温度上升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关系密切。2009年联合国日的口号是“用爱温暖世界,而非二氧化 ? 碳”。关于全球气髅变暖的相关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 A、 二氧化碳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 B、一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C、一氧化碳强烈反射地霹短波辐射 D、一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2、有关升温3℃对靠雨求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 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 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 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 3、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 ] A、澳大利亚 B、北非 C、西亚 D、中亚
参考答案:1、B 2、B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大象是生活在热带潮湿气候区的动物。下图为不同时期野象在中国的分布北界。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哪种气候类型区最不适合象群活动 [?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2、“野象南迁”的事实说明,自商周以来 [? ] A、全球气候是变化着的 B、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变冷 C、我国东部季风区植被破坏严重 D、蒙古高压势力强盛
参考答案:1、D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能源不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是 A.水能 B.风能 C.潮汐能 D.煤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潮汐能是由于天体之间 的引力作用而形成的,故与太阳能无关。而地球上的水循环和大气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煤炭是历史时期植物的光合作用储存的太阳能,被埋藏到地下之后,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而形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太阳辐射对地球上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川气东送(下图)被列为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中国第五大工程,该工程西起四川普光气田,东至上海市。表1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表。据此回答问题。
1.关于川气东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2.关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修建时可能带来水土流失环境问题 B.影响管道走向的主要因素是城市分布 C.可以带动沿线相关产业的发展 D.经过高原和山地多、工程难度较大 E.原煤的消费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 F.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 G.2000~2011年,原油消费量逐渐下降 H.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参考答案:1. D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川气东送经过川、渝、鄂、皖、苏、沪,D项中说,经过高原和山地多,经过高原不对。 2.我国的能源资源以煤炭资源为主,约占60%--70%左右。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原煤、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故A、B错;在2000~2011年,原油消费比重逐渐下降,但消费总量不一定为下降趋势,故C错;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正确,故选D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跨区域调配。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另外本题还可考查川气东送的意义,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四川来说,可以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对于沿线地区和上海来说,可以改善沿线城市大气环境;增加就业机会;改变能源消费结构;缓解能源紧张。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