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5-29 07:51:50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读全球气温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图反映的地理现象是 A.保温作用 B.大气污染 C.热岛效应 D.全球气候变暖
| 小题2:该图反映的现象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A.全球海平面将下降 B.农作物分布范围发生变化 C.对人类健康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D.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减少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图中曲线的数值变化判断,全球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反映了全球气温在升高,全球气候变暖,D对。保温作用主要反映昼夜的温差,A错。温度升高不能反映大气污染程度,B错。热岛效应是局部地区,不能对应全球气温变化,C错。 小题2: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将上升,A错。热量分布状况变化,将引起农作物分布范围发生变化,B对。气温升高,病毒滋生,粮食生产受影响,人类健康也会有影响,C错。不同地区的灾害情况会发生变化,不一定是减少,D错。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德班召开,就二氧化碳排放配额进行磋商,其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态度有很大差异。“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一直是中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基础。 材料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与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较图
(1)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 ,这一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主要包括? 和? ?两大方面。 (2)“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和? 原则。 (3)从材料分析,为什么发达国家在减排中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 (4)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__________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参考答案:(1)全球变暖 ;大量燃烧化石(矿物)燃料; 破坏森林 (2)共同性;阶段(公平)性 (3)发达国家①人均排放量大于发展中国家②历史上累计排放量大于发展中国家 (4)生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 我国约9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秦岭以北地区;华北地区耕地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0%,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的6%。 材料二: ? 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在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有十几种探明储量不能满足需要。 材料三: ? 我国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为25%—4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23%~30%。 (1)材料一说明我国的资源问题是__________。其结果不仅造成运输紧张,同时使________增高。 (2)材料二说明我国矿产资源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因而无论从现实还是长远看,都对我国经济的 ? ___________造成很大压力。 (3)材料三说明我国水资源利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在于目前我国的 ?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相对落后。
参考答案:(1)资源分布不均,资源组合不协调;生产成本 (2)矿产资源相对短缺;可持续发展 (3)水资源利用率低;生产技术;管理水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下列城市中,太阳能热水器销量不太理想的可能是 A.兰州 B.济南 C.重庆 D.乌鲁木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太阳能分布。我国太阳辐射最丰富地区为青藏高原,最贫乏地区是四川盆地。故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其周期约为 A.1恒星年 B.11年 C.28年 D.76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的标志。太阳大气由里往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类型为黑子,色球层上的太阳活动类型为耀斑。黑子数目和耀斑大小变化的周期大约都为11年,黑子数目的多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