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A.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本区域的经济发展 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二、三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产业转移。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30分)读“海南岛雨季降水量的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
参考答案:
(1)D
(2)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日、韩;工业基础好,而且工业联系较为紧密;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市场广阔;土地廉价;内部交易成本低等。(任答4项即可得满分,缺一项扣一分)
(3)有利于山东地区工业的发展,加速山东工业化进程;有利于山东地区工业结构的调整;同时有利于山东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发展工业,带动山东地区其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山东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任答3项即可得满分)
(4)注意产业转移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吸收产业转移的同时要加强对废弃物排放的控制和综合治理。
本题解析:
(1)企业的发展的根本利益是经济效益,那么企业的转移就是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的提高主要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利润。故选D。
(2)山东与我国其它地区相比的优势是地理位置距离日韩近;山东本地利于企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是工业发展水平高,工业基础好,而且工业联系较为紧密;人口众多,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和广阔市场;土地的价格比日韩相对较低;为了企业发展,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内部交易成本低等。
(3)联系产业的转入对山东工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所产生的有利影响,进而促进山东经济发展。
(4)产业的转入伴随着该产业对环境影响,因此在吸收产业转移的同时,要注意研究产业转移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加强对废弃物排放的控制和综合治理。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图,回答以下3-4题。
小题1:图中所示的怒江河段,常见的河流地貌是( )
A.峡谷
B.三角洲
C.沙丘
D.河漫滩平原
小题2:图中所示地区聚落主要分布在( )
A.三角洲平原
B.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
C.半山腰
D.高山顶部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青藏高原地区。
小题1:图示的怒江河段位于横断山区,故常见的河流地貌为高山峡谷。
小题2:图示为青藏高原地区,由于高原地势高,气候高寒,故人类活动大都集中在河谷地带,地势略低,则气温较高,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故选B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政区图”,回答问题。
小题1: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
A.甲区域作物生长期较长
B.甲区域降水较少
C.乙区域大陆性较强
D.甲区域高温多雨
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乙区域土地条件特点的是(? )
A.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
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甲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乙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甲区域降水较少。
小题2:乙区域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以水田为主,由于河网稠密,故土地分布较为分散,故BCD都错误。而该地区由于长期发展水稻种植业而形成的耕作土壤—水稻土为肥沃的土壤。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的区域环境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本题还可结合我国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差异设计试题。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的热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