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深圳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是
A.改革开放政策
B.生产协作条件好
C.农业基础好
D.矿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的区位条件。深圳在改革开放之前只是个海边小镇,随着改革开放的政策,把深圳设为经济特区,深圳迅速崛起。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确定区域优势,发展优势部门,需要综合评价区域生产发展条件。通常采用的办法是将各部门生产发展所需要满足的布局要求与区域可能提供的条件逐条比较,最后进行综合评价。下表是石油化学工业布局的要求与某地域条件得比较表。分析表格内容,完成1~2题。

1、该区域发展石化工业的市场条件不够理想,但下列区域优势条件能对其起到明显改善作用的是
[? ]
A、运输条件
B、工厂用地
C、税收
D、用水
2、该区域发展石化工业需要优先解决的突出问题是
[? ]
A、建立批发市场
B、扩大资源来源
C、引进外来劳动力
D、建立发电厂
参考答案:1、A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田纳西河流域农业发展注重了
A.以种植业为主
B.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类型农业
C.以水产养殖为主
D.以副业为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根据流域的特征,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生产,采取农林牧副渔相结合,发展多种经营,即提高了经济效益,又利用保护环境。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2008年的冬天,全球经济“寒意”阵阵。各类A经贸洽谈会规模上都不同程度地缩了水,成效自然也要打不小的折扣。而带有明显“双转移”(所谓“双转移”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向当地二、三产业和“珠三角”发达地区转移)特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山区及东西两翼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简称山洽会),无论是参展规模、参会人数,还是最为重要的签约项目,都实现了逆势飘红。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演变图。

(1)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早期我国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莞等地,其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纵观“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其工业结构变化趋势是由原料导向型→________→________转变。(2分)
(3)从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分析该地区产业向外转移的原因。(3分)
(4)试从产业转移接收地的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所带来的影响。(3分)
参考答案:
(1)劳动力成本和低廉。(2分)
(2)劳动力导向型 技术导向型(2分)
(3)劳动力价格和地租上升,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3分)
(4) 加快接收地的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水平;可能会加大环境污染程度。(任写出3点得3分)
本题解析:
珠江三角洲地区早期之所以成为国外(含台湾)企业的转移阵地之一,主要与当时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与国外相比,是比较低廉的这一因素有关。结合其产业结构演变图可知,这些年来,它经历了由原料导向型向劳动力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方向转变的过程。在近些年来,由于当地的劳动力价格和地租上升、能源的短缺、环境污染严重,当地的原料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的产业不得不向外转移,本地向技术导向型产业方向发展。纵观其产业转移的全过程,它为当地的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水平做出了贡献,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当地的环境污染程度
点评:本题关键是考查考生对产业转移、区域工业化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的理解,试题难度不是太大,对一般的考生来说,得分容易,得高分难,属于中档性的基础题目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图和所给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
朱镕基总理访美期间,中美两国签订了农业协定,中国首次同意从美国进口小麦,这个历史性文件的签订曾经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铺平了道路。美国是一个盛产小麦的国家,小麦生产量可达6 000 7)"吨,其中一半要出口。
(1)美国东北部及五大湖区布局的是?(农业带),
小麦带主要分布在?气候区,
图中所示的代号中主要种植冬小麦的是?(填字母),
(2)图中字母G是?带,该作物分布在此的原因是:?。
(3)目前美国两个最大的蔬菜、水果生产基地是:??和?。
(4)问答:从地形、气 候、土壤、社会经济等方面分析美国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8分)
答:① ??;
② ??;
③ ??;
④ ??。
参考答案:(1)乳畜业?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C
(2) 棉花带?夏季气温高,热量充足,夏季降水较少
(3)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
(4)地形:平原面积占本土面积的一半,地势平坦开阔。
气候:大部分为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气候复杂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水热配合较好,适宜多种作物栽培。
土壤: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科技发达,国家政策支持等。
本题解析:(1)五大湖周围人口稠密,工业发达,城市众多,经济发达,故市场广阔,且气候冷湿,利于牧草生产,故形成乳畜带。小麦带主要分布于美国中央大平原的中部和北部地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小麦带的分布纬度较低。(2)图示G位于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影响,故适宜棉花种植,形成棉花带,影响棉花种植的主要原因可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分析。(3)美国西南部的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高温少雨,形成蔬菜水果带和南部墨西哥湾沿海,纬度低,为亚热带作物区。(4)利用农业生产的地形条件主要从平原面积广阔分析。气候主要结合纬度位置,分析光热水条件;土壤主要从中部平原地区,土壤肥沃分析;社会经济条件可从市场、交通、科技、工业、政策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美国主要的农业专业化地带的分布和掌握区位条件分析的一般思维,注意调用课本相关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