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图为日本一月气温、降水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日本国土四大岛由南向北依次是2.图例①②③的数值关系是3.关于日本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②降水高度集中在夏季
③气候具有一定的海洋性特征 ?④夏季降水量太平洋沿岸多于日本海沿岸4.影响日本海沿岸降水量多少的因素是
A.北海道岛、本州岛、九州岛、四国岛
B.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北海道岛
C.四国岛、北海道岛、本州岛、九州岛
D.九洲岛、四国岛、本州岛、北海道岛
E.①<②<③
F.①>②>③
G.①<②>③
H.不能确定
I.①②
G.②③
③④
①④
太阳辐射、海陆位置
大气环流、地形
海陆位置、洋流
太阳辐射、洋流
参考答案:1. D
2. B
3. C
4.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日本是一个群岛之国,主要的大岛从南向北依次是九洲岛、四国岛、本州岛、北海道岛。故选D
2.日本的西海岸是冬季风的迎风坡,一月份,西北季风在越过日本海海面时,大气中的水汽增加,在日本的西海岸受地形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日本的东海岸,地处冬季风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故图中①②③的数值关系是①>②>③,选B。
3.日本的气候是以季风气候为主(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根据所学的有关日本的相关地理知识及图中两幅气温、降水图的相关信息,不难看出日本因为距海近,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降水量大,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夏季日本的东海岸(即太平洋沿岸)地处在夏季风(东南季风)迎风坡,日本的西海岸(即日本海沿岸)处在夏季风的背风坡,故夏季降水量太平洋沿岸多于日本海沿岸。③、④的说法都是正确的,选C
4.结合前面题目的分析不难知道日本海沿岸(日本的西海岸)地处冬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风的背风坡,冬季的降水多于夏季,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日本中部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集中在沿海狭窄地区),但日本的气候又是受冬季季风交替控制下的季风气候为主(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大气环流是季风环流。故选B
考点:日本的区域地理特征及其成因
点评:本组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日本区域地理的熟悉程度、对日本气候的特点及其成因的分析能力,试题属于中档偏难的题目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关于莫霍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地面以下2900千米深处
B.是美国人发现的
C.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D.纵波速度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莫霍界面距离地表平均深度33Km,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是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发现的;在莫霍界面处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故选C。
考点:莫霍界面
点评:本题考查莫霍界面的位置、发现人和波速变化,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识记有关莫霍界面的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11年1月18至21日对美国进行了奥巴马政府就任以来的首次国事访问。读中、美两国部分地区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比较甲、乙两区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比较城市①和城市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地形均以平原为主,黑土层深厚
B.寒潮是冬季影响两地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C.温带落叶阔叶林是两地的主要植被类型
D.冰川侵蚀是两地湖泊的主要成因
E.两城市形成的共同区位因素是地形和自然资源
F.便利的水陆交通是影响两城市工业发展的共同有利因素
G.钢铁和畜产品加工是两市的传统工业部门
H.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两城市都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参考答案:1. B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中外区域地理的比较分析。
1.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甲表示长江中游地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土壤为红壤,洞庭湖属泻湖性质。乙表示美国东北部的密歇根湖,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自然土壤为黑土,其湖泊成因为冰川侵蚀。故选B项。
2.城市①为武汉,其成因主要是位于两河交汇处;②为芝加哥,其成因主要是位于水陆交通枢纽,故选B项。
点评:本题综合区域定位,考查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图所示的是南半球的一段纬线,M、N分别是X日的晨线、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X日M、N两点的经度差为90°,一年中M、N两点有重合于O点的现象。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一年中,0点的太阳高度最大值约为2.X日M地的当地日出时间为3.X日后,若M点位置向东接近O点,则太阳直射点
A.23°
B.43°
C.47°
D.57°
E.3时
F.6时
G.9时
H.11时
I.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
G.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
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
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
参考答案:1. C
2. A
3. A
本题解析:1.根据一年中M、N两点有重合于O点的现象,所以O点的纬度最低为66°34′,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46°52′。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M、N分别是X日的晨线、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X日M、N两点的经度差为90°,所以该日白昼时间占90°,为6个小时,所以日出的地方时为9:00。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3.X日后,若M点位置向东接近O点,表示南半球的白昼时间进一步缩短,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北移动。该地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如图为“北纬60°一月份海陆气温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1.图中60°N沿线的气候类型中,分布最广的是2.此时3.关于北纬60°大陆东西两岸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草原气候
C.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E.C地吹西北风;寒冷干燥
F.B地盛行西风,气压最高
G.A地在一年中气温最低
H.A、B、C三地都是寒冷干燥
I.气温年较差不同,日较差相同
G.气候类型不同,自然带相同
濒临海洋不同,通航状况相同
洋流性质不同,大气环流形式相同
参考答案:1. C
2. A
3. B
本题解析:本题组通过世界局部地区的地图和各地气温的柱状图,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从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图可以看出,图中所示地区为亚欧大陆的北部,在亚欧大陆的北部,面积最大的气候区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故第15题选C。
2.从题中可知,该图为一月的海陆气温示意图,且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一月的平均气温达零下30多度,故北半球为冬季,图中C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此时盛行西北季风,气候寒冷干燥;B地位于西伯利亚地区,此时正值气候寒冷季节,被亚洲高压控制,不可能受到西风的控制;A地位于大陆西岸的沿海地区,深受海洋的影响,其最低气温应当在2月;A地由于位于大陆西海岸,受到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温在0℃以上。
3.北纬60°大陆东西两岸由于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因此,影响两地的大气环流不同,洋流也不同,故地理环境相差很大,气候类型不同,年温差不同,洋流不同,唯一相同的是自然带,在北纬60°大陆东西两岸都有亚寒带针叶林带。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