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列现象哪些属于环境反馈作用的结果( )
①某工厂把大量未处理的废水排入附近湖中,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②人们在火山山麓垦荒植树,火山爆发时火山喷发物毁坏了农田
③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民辛勤劳动,形成了肥沃的水稻土,建成著名的鱼米之乡
④珠江三角洲农民在低洼易涝的地方挖泥成塘、堆泥成基,形成著名的基塘生产环境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环境的反馈作用,主要取决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自然现象如火山爆发虽能影响环境,但不属于环境的反馈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完成题。
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2.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A.广东、福建
B.上海、天津
C.海南、贵州
D.辽宁、山东
E.自然资源贫乏
F.交通设施落后
G.第三产业发达
H.煤炭消耗量大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点状统计图分析的关键是从图中的特殊点向横纵坐标做垂线,进而获得特殊点的具体含义,本题解答时可参照下图

图中实线方框内的人均CO2排放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虚线方框内的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两者的交集就是本题的答案。
2.山西和内蒙古的人均CO2排放量较高和两者作为我国的煤炭能源大省,消耗的煤炭量较大相关。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考点:主要考查了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及形成原因。
本题难度:困难
3、综合题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相关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图中A表示人类从环境中获得____?____,B表示人类向环境中排放_?。
(2)图中C表示_______?__?_;D表示_____?_____。
(3)从图中选出与下列行为相对应的字母:植树造林 ? ;全球变暧 ? ;开采石油 ? ;白色污染 。
参考答案:
(1) 物质和能量?废弃物
(2) 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馈作用?人类社会作用于环境
(3)? D C A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地关系。
(1)图示A表示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源;B表示人类消耗物质和能源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2)C、D表示人类与环境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
(3)植树造林表示人类影响环境,符合D箭头;全球变暖属于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符合C箭头;开采石油表示人类从环境中获取能源,符合A箭头;白色污染表示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符合B箭头。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深圳市位于珠江口东侧,广深铁路终点。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以后,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现已成为工业为主、工贸结合、旅游和农林牧渔并举的外向型综合性港口城市。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南边疆,青藏高原西南部。全区面积约123万平方千米,人口为252万,有藏、汉、门巴、珞巴、回等族,据此回答题。1.当分析深圳市人口数量变化时,应重点分析其2.西藏自治区预测其人口发展时,应重点考虑的指标是
A.人口的迁移
B.人口的出生率
C.人口的自然增长
D.人口的死亡率
E.人口的出生率
F.人口的死亡率
G.人口的迁移
H.人口的自然增长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深圳属于新的移民城市,人口迁移是影响其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
2.西藏地区人口增长是以人口自然增长为主。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掌握经济发展对深圳人口迁入的影响和西藏受人口迁移影响小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应从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两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读“世界CO2排放量前十位国家柱状图”,完成下题。

小题1:据图分析,CO2人均排放量最多的大洲是(?)
A.亚洲
B.北美洲
C.欧洲
D.南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