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图为某工业收益随空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3题。

1、该工业可能是
[? ]
A.家具厂
B.炼铝厂
C.电子元件厂
D.制糖厂
2、图中显示该工业布局的理想区域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3、图中空间费用曲线先减后增的主导因素是
[? ]
A.地租费用、市场近便
B.市场近便、工人工资
C.工人工资、政策影响
D.地租费用、交通费用
2、单选题 图1为“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图2为“该城市规模变化图”,读图回答第1—2题。

1、图1中郊区地价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
A.中心商务区整体外迁
B.城市规模缩小,用地紧张
C.郊区基础设施比城区更完善
D.郊区交通通达度提高
2、图2反映了该城市
[? ]
A.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增长趋缓
B.1960年以前,城市核心区面积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城乡过渡带
C.城市规模扩大,出现郊区城市化
D.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
3、综合题 ? 交通是影响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大因素。分析我国甲、乙两市交通状况及交通污染的有关资料,回答问题。
? 甲、乙两市人口密集,交通拥堵与引发的污染问题日渐突出。甲市地面公交运力不足,而出租汽车发展迅速,其所承担的客运比例已上升到20%。此外,私家车车辆迅猛增加,挤占了有限的道路空间。乙市地面公交一直是客流运送的主力军,加上地铁的快速发展,它们所承担的客运比例高于甲市。但是,目前地面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线路存在走向重复的现象。

2005年甲、乙两城市交通状况及引发的污染统计数据
注:
? “CO对大气污染分担率小“NOx对大气污染分担率”是指机动车排放的CO、NOx在城市CO、NOx排放量中的比重。
(1)在公交、地铁、小轿车等各种市内交通方式中,受天气影响较小的方式是___________;运量小、
? 占据道路面积大的方式是___________。
(2)上面统计图中,明显反映两市交通拥堵程度的主要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造成甲、乙两市汽车尾气污染物对大气污染分担率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多项选择)
[? ]
? A、乙市的机动车总量大于甲市
? B、乙市排放污染气体的工厂数量减少
? C、甲市第二产业比重高于乙市
? D、甲市位于北方地区,冬季实行取暖
(4)根据图文提供的信息,总结甲、乙两市交通主要存在着哪两个主要问题,并提出你对改进这些问题
? 的合理化建议。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下图为某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读图回答1-2 题。

1.图中,⑤→⑥反映的现象是:?
[? ]
A .城市化加速发展?
B .城市郊区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差别拉大
2.甲、乙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乙处在:
[? ]
A.③时段?
B.④时段?
C.⑤时段?
D.⑥时段
5、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9分)
材料一:城市的“空心”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材料二:“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
(1)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图甲和图乙中的?、?、
?等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为?。
(2)有关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双选)?
A 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
B 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
C 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
D 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
(3)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水平,二者的关系是?。
(4)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中国家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