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该图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P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海拔4 093米)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AST3-1,用于对超新星、太阳系外行星、瞬变天体的研究。
(1)昆仑站所在地区大气透明度极佳,其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在________时期,可以用光学望远镜24小时不间断地对星空进行天文观测。(3分)
(2)我国南极昆仑站建有象征国家权益的地理测绘标志,可精确测量该标志地理坐标和海拔高度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______。(1分)
(3)科考船往返中山站和乌斯怀亚港之间可能遇到的困难有_______、________等。(2分)
(4)分析P大陆自然带分布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4分)
(5)P大陆热带草原带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试分析其有利条件。(4分)
2、综合题 下页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主要地形区显著的地表特征是(1分)?,形成是(1分)?
?。
(2)图中A河是我国重要河流,但其通航能力差,试分析其原因。(3分)
(3)该区域丰富的能源资源主要有?,如何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分)
(4)该区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1分)?,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3分)
3、单选题 黄河流域的用水量结构是:农业灌溉占91%,工业及城镇生活占7%,农村人畜用水占1%。依据材料和图“黄河流域不同河段地表水耗损量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1956—1996年黄河上游地表水耗损量总体变化趋势为
A.先上升后下降
B.先下降后上升
C.波动上升
D.变化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