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所给左图是“非洲大陆植物类型分布示意图”,右图上下两部分是“非洲西部沿海A—L各地一月份和七月份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回答。(16分)

(1)右图中甲月份表示的是一月份还是七月份,判断的理由是什么?(4分)
(2)A、L两地降水季节分配的特点及其原因是什么?(4分)
(3)B、D、两地中容易出现荒漠化的是哪个地方,从自然条件看,其原因是什么?(4分)
(4)M、K两地都处在回归线附近,且均受信风的控制,但两地植被型差异显著。试分析两地降水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7 ?A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或描述L地)
小题2: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或雨热不同期)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影响。
小题3:D地,D地盛行东北风使沙漠向南方扩张。
小题4:两地均受东南信风控制;M地信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水汽多;K地信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水汽少。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甲月份,A地区位于地中海沿岸,降水量少,故判断为北半球夏季。
小题2:结合图示A、L两地分布的地理位置,判断两地都为地中海气候影响,故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原因主要从地中海气候的成因分析。
小题3:图示D地位于热带草原与热带沙漠的过渡地带,且由于受东北信风影响,故荒漠化容易向南部扩展。
小题4:由于图示M位于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受暖流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而K位于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受副热带高压或东南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利用图示的降水分布、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信息分析气候类型、季节等信息。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4)题。
材料一:欧洲西部某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图示区域通过大量使用石油及其为原料的农用化学品发展农业生产,并成为世界重要粮食产区。近年又提出发展“理性农业”——指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通盘考虑和全面兼顾生产者经济利益、消费者需求和环境保护,目标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1)根据材料一,该区域位于?(东/西)半球,地形特征是?。(6分)
(2)流经城市甲的河流航运自然条件优越,其主要表现为?。(4分)
(3)图中乙城市是所在国重要的炼油基地,分析其区位优势条件。(8分)
(4)分析该区域20世纪80年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发展“理性农业”提出合理的措施。(10分)
参考答案:
(1)①东(2分)?②以平原为主(2分),地势低平(2分)
(2)流量稳定,水位变化小 ;流速缓慢,水流平缓;无冰期(每点2分,共4分;答对其中2点,可得4分)
(3)必答答案——临近海洋;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实现河海联运,利于石油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每点2分,共6分)。
选答答案——水运廉价;位于欧洲西部,周边地区经济发达,城市众多,市场广阔;技术水平高(任答1点即可给2分)。
(4)存在问题:大量消耗石油,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以石油为动力,污染大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容易造成土壤板结、酸化,污染土壤和水资源;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生态环境退化。(每点2分,共6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措施:加强科技研发、应用与推广;提升产业化水平,延长产业链;提高食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行生态模式,优化种植结构。(每点2分,共4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由图示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东半球;图示地区应为法国西北部地区的西欧平原,地势低平。
(2)流经城市甲的河流是塞纳河,甲是法国巴黎;河流流经地区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流经平原地区该河流量稳定,水位变化小 ;流速缓慢,水流平缓,利于航运;无冰期,全年通航。
(3)法国不盛产石油,乙城市是法国重要的炼油基地主要是临近大西洋;位于河流的入海口;交通便利,实现河海联运,利于石油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港口城市交通便利、水运廉价;石油加工业属市场导向型产业,炼油基地位于欧洲西部,周边地区经济发达,城市众多,市场广阔;技术水平高。
(4)西欧在20世纪80年代是典型的现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化肥、农药广泛使用,存在:大量消耗石油,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以石油为动力,污染大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容易造成土壤板结、酸化,污染土壤和水资源;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发展“理性农业”合理的措施:加强科技研发、应用与推广,以减少能耗;提升产业化水平,延长产业链,来提高农民收入;提高食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行生态模式,优化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农业。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⑴图中A、B两地的年降水量较多的是?地,分析其降水较多的原因。(4分)
⑵描述C、D两地气候特征。(4分)
⑶2011年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核泄漏事故,简述核污染向B地扩散的主要方式。(4分)
参考答案:.
⑴ B?(2分) 位于西风带迎风坡,山地抬升,沿岸有暖流经过。(2分)?
⑵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D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4分)
⑶受西风带影响的大气扩散(通过西风带扩散),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的海水扩散(通过北太平洋暖流扩散)。(4分)
本题解析:
第(1)题,A地是勘察加半岛属温带季风气候,但附近有千岛寒流流经,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B地位于西风带上,且地处北美西部山地的迎风坡形成地形雨且沿岸有北太平洋暖流流经,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导致A地年降水量比B地多。
第(2)题,C地处日本本州岛,结合C地的年降水量分布图可知C地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该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D地处北美西部山区,结合D地的年降水量分布图可知D地是地中海气候,该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第(3)题,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向B地扩散可从风带、洋流方向来思考。两地地处中纬度地带,正处于西风带上,核粉尘在高空随西风飘向北美地区,同时北太平洋暖流流经两地,被污染的海水随北太平洋暖流流向北美地区。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需明确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及洋流对气候与海洋环境的影响,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等知识点。另外本题还可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在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气旋型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北印度洋海区虽然面积较小,但受季风的影响,形成独特的季风洋流。
【知识小结】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1)大气环流。不同的气压带、风带的影响下降水不同,如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降水较多;西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多等。
(2)海陆位置。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洋流。暖流有增湿作用,寒流有减湿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某校“地理社团”在2012年暑期用一周时间进行了网上模拟探究活动、研究了该时间内出现的一些地理现象,该图表示模拟探究的区域和探险路线。(12分)

(1)社团成员们发现,有许多地点经度或纬度相近,但自然现象却差异明显,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按要求补充下表中内容。(8分)
地点
| 现象
| 分析
|
①和②
| 地方时不同
| 大约差?小时
|
③和④
| 植被不同
| 主要成因是?
|
⑤和⑥
| 太阳辐射强度不同
| ⑤比⑥太阳辐射________________
|
(2) 描述苏门答腊岛(小方框所示岛屿)地形的基本特征。(4分)
参考答案:(1)见下表(8分)
地点
现象
分析
①和②
地方时不同
大约差? 3小时
③和④
植被不同
主要成因是④?为热带雨林气候? _③_受地形影响为热带草原气候_____
⑤和⑥
太阳辐射强度不同
⑤比⑥太阳辐射___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部山地,东部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多火山沼泽(4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的比较分析。(1)图示①地经度约120°E;②地经度约75°E,故两地经度差45°,时间约差3小时。③位于非洲赤道附近的东部东非高原地区,由于地势高,形成热带草原气候;而④位于刚果盆地,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⑤位于地中海沿岸,受地中海气候影响,暑假时,高温少雨;而⑥位于西欧,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温和多雨。(2)描述地形分布主要从地形类型和地势分布特征描述。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冰岛素有“冰与火的世界”之称,自然环境恶劣,但能源丰富,得以发展温室农业以及多元化的工业,使得该国成为生活质量名列全球前20名之内的国家。读冰岛位置和地形示意图,回答29—31题。

小题1:冰岛的火山分布在板块边界,其界线的类型为:
A.碰撞—消亡带
B.碰撞—生长带
C.张裂—消亡带
D.张裂—生长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