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读两则人口资料,根据资料信息判断,影响刘小妹和史密斯迁移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
A、经济条件和气候
B、政治因素和经济条件
C、社会因素和矿产资源
D、交通条件和水源条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图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读图完成以下2题

1.1951——2000年,该国
[? ]
A.是人口净迁入国
B.人口的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
D.人口增长了15.1%
?2.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
[? ]
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
B.可能位于欧洲
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
D.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
参考答案:1、A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题。

小题1:如果图中A、B、C是三个不同的国家,其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
A.a1→a2? B.a1→b1
C.b1→b2? D.c1→c2
小题2:如果A、B、C是三个不同国家,a1、b1、c1是农村地区,a2、b2、c2是城市地区。其中能够代表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人口主要迁移方向的是( )
A.a1→a2、a1→b1? B.a1→b1、b1→b2
C.b1→b2、c1→c2、a1→a2? D.c1→c2、a1→c1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国际迁移即指跨越国界的人口迁移,结合图示A、B、C表示不同的国家,故a1→b1
,a1→c1属于国际迁移。
小题2: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过程,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为农村向城市的迁移,根据a1、b1、c1是农村地区,a2、b2、c2是城市地区,故判断b1→b2、c1→c2、a1→a2属于乡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国际迁移的基本概念和目前两类国家的人口迁移方向的差异,并能结合图示的国界线分布、城乡差异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1984年到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动图,完成1—2题。

1.民工是流动人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工流动的现象表明
①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②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能力不足
③大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④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移民,应该是一种长期性的人口移动。三峡百万移民最大的流动方向是就地后靠,即向库区海拔高处移动。这种移动遇到的最大困难是
[?]
A.该地区教育科技落后
B.当地人们乡土观念强
C.库区生态脆弱,环境容量不足
D.部分移民闹返迁
参考答案:1.D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每年春节前后,在中国大地都有一股波澜壮阔的人口流动浪潮,给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造成巨大的压力,形成极为繁忙的周期性“春运”。而构成这一潮涌的主体部分,是返乡和回城的农民工。这一景象被称为“民工潮”。近年来,我国出现“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 )
A.东南地区劳动力严重不足
B.城市和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的发展
C.我国农村的人口密度过大
D.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富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改革开放导致沿海经济发展迅速,吸引大量农民工到城市和沿海地区务工。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我国的“民工潮”现象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我国人口流动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