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读南极洲图。
1.图中a、b、c、d四个科学考察站中,离上海最近的是2.在南极冰盖最高点DOME-A进行天文观测的优势有
①可连续观测时间长
②大气稀薄、干燥、洁净
③海拔高,离太阳近
④风速小,大气湍动少
A.a
B.b
C.c
D.d
E.①②③
F.①②④
G.②③④
H.①③④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图。
1.利用南极上空,自转方向呈顺时针,判断a最靠近120°E。故距离上海最近。
2.南极进行天文观测,有多个特殊优势,如位置、大气洁净度等。但海拔高度就日地距离而言,可忽略不计;故选B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图为墨西哥湾泄漏原油漂浮海面扩散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导致浮油层向附近海岸扩散的可能原因是2.石油污染对墨西哥湾沿岸产生的影响有
A.北大西洋暖流
B.南赤道暖流
C.厄尔尼诺
D.偏南风
E.引发赤潮
F.软件业遭受打击
G.降水增多
H.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参考答案:1. D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海洋污染。
1.根据图示的油膜扩散方向为向西北扩散,故判断可能受偏南风影响。
2.石油污染漂浮于洋面上,导致水中缺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故选D项。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受旅游价值、客源市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交通通达性、基础设施、地区接待能力、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据此回答问题。1.壶口瀑布具有十分独特的自然景观,但每年到此旅游的游客并不多,主要原因是2.下列有关旅游活动规模与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旅游价值不高
B.交通通达性较差
C.地区接待能力不足
D.环境承载能力有限
E.活动规模不受承载能力的限制
F.活动规模应小于环境的承载能力
G.活动规模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
H.活动规模越大,环境的承载能力越大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旅游活动的开发。
1.由于壶口瀑布所在地较为偏僻,交通通达度较差,故去旅游的游客少。
2.旅游环境的承载量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旅游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如果规模超过环境承载量,就会对旅游区的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如果规模达不到环境承载量,则显示出对旅游资源开发的不足,造成对资源的浪费。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我国西气东输工程没有经过的地形区是
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鄱阳湖平原
D.太湖平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西气东输工程经过的地形区有: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故没有经过鄱阳湖平原。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该图为《西电东送的三条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20分)

⑴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其中A是______基地 B是______基地 C是_______基地
⑵西电东送的北路是将___省、内蒙古等省区的煤炭转化成电能输出,这种做法比传统的能源输出方法相比有哪些优越性?
⑶西电东送的中路最大的能源基地是____,该基地的建设对当地旅游景观有何影响?
⑷西电东送的南路水电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____,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⑴京津唐 沪宁杭 珠江三角洲?⑵减轻了铁路运输的压力;减少了煤炭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和对沿线的污染;减少了京津地区燃煤量,减轻了空气污染,降低了酸雨危害;增加了煤炭输出地区的收入?⑶三峡水电站 淹没部分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急流险滩景观消失;但三峡景观不会有太大变化,同时还会产生一些新的旅游景点。⑷红水河 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汛期长,流量大;位于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本题解析:本题以我国的西电东送的三条线路图为载体,考查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第(1)题根据所学的中国工业的相关知识,比较容易完成。第(2)题根据所学的教材中的有关“阅读”材料可知西电东送的北路是将山西、内蒙古等省区的丰富的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入华东地区,其优越性体现在对输入地、输出地、沿线环境、缓解交通压力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西电东送的中路最大的能源基地是三峡水电站,该基地的建设对当地旅游景观有的影响可以从有利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第(4)题西电东送的南线中水能最丰富的河段在红水河段,这与其所在地的气候、地形、河川径流量有关。
点评:本题将教材的“阅读”材料以图的形式呈现出来,要求考生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来完成相关的问题,这样降低了试题的难度的同时也增加了考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