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洋流所在的大洋为
A.太平洋 ?B.大西洋?C.印度洋 ?D.北冰洋
(2)图中洋流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
A.增加了湿、热程度?B.降低了干、热程度
C.减轻了寒冷状况?D.加剧了干燥状况
(3)在图中用箭头表示洋流L的流动方向。
(4)在图示海域画两条过洋流L的等温线,分别标注T1和T2,其温度值关系为T1>
T2,以示意该海域表层水温的分布规律。
参考答案:(1)B(2)? D
(3)和(4)答案如图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1)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2)该地区位于非洲东北部,该处的洋流为加纳利寒流,对沿岸地区的影响为降温减湿。(3)北半球的寒流,自北向南流。(4)北半球等温线越往北,温度越低,且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向一致。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图,其中X地位于大陆东海岸,Y地在大陆西海岸。据图完成(1)--(3)题。

(1)X-Y线位于(? )
A.北半球亚欧大陆两岸? B.南半球大西洋两岸
C.北半球太平洋两岸?D.南半球印度洋两岸
(2)下列四项中属于Y地所在国的是(? )
A.富士山? B.大分水岭? C.安第斯山? D.“硅谷”
(3)当Y地在一年中夜最长的时期(? )
A.X地正处于多雨季节? B.Y地正处于多雨季节
C.X地正处于水稻播种时期? D.Y地正处于小麦收获时期
参考答案:(1)C? (2)D? (3)B
本题解析:由题意知,X位于大陆东岸,Y地在大陆西岸,若120°是西经,那么无论南北半球,正好在大洋上,所以120°是东经度,117°是西经度。此剖面图位于北半球;Y地正好是美国西海岸,且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8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南极科考队于2011年11月2日从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出发,启动了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此次航程中,“雪龙”号科考船承担了中山站、长城站、昆仑站“一船三站”的后勤保障和大洋考察任务。于当地时间2012年3月6日17时在中山站(经纬度约为690S,760E)启程回国。
材料二?下图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P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海拔4093米)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AST3-1, 用于对超新星、太阳系外行星等天体的研究。
(1)(2分)“雪龙”号启程回国时,北京时间为3月6日 ________时。
(2)(6分)昆仑站所在地区大气透明度极佳,其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在___________时期,可以用光学望远镜24小时不间断地对星空进行天文观测。
(3)(2分)我国南极昆仑站建有象征国家权益的地理测绘标志,可精确测量该标志地理坐标和海拔高度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
(4)(4分)科考船往返中山站和乌斯怀亚港之间可能遇到的困难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8分)简要分析P大陆自然带分布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分别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
(6)(6分)P大陆热带草原带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要分析其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
(1)20(2分)
(2)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海拔高,空气稀薄;污染小(答对其中两点得4分)?极夜 (2分)
(3)全球定位系统(或GPS) (2分)
(4)狂风巨浪;洋流;冰山;低温 (答对其中两点得4分)?
(5)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2分),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2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2分),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2分)
(6)大牧场放牧业(2分)?草场广阔;气候适宜;技术水平高;交通便利;地广人稀 (答对其中三点得6分)
本题解析:
(1)“雪龙”号于当地时间(东5区)2012年3月6日17时在中山站(经纬度约为690S,760E)启程回国,北京时间(东8区)为3月6日为20时。
(2)要求学生通过对时间的分析,了解昆仑站所在位置,南极地区的大气状况、季节等,南极大陆也是没有常住人口的大陆,大气污染极小。昆仑站空气透明度高的原因回答时应从气候、大气层厚度和人类影响三个方面回答,能24小时观测的主要原因是位于北极圈以内,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3)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某点地理坐标应该是全球定位系统具备的功能。
(4)则要求学生根据南极周围海洋状况,综合分析科考船航行时会遇到哪些困难,首先它要穿过地球上最强的南半球西风带(遇狂风巨浪,其下以是环绕地球的最强寒流——西风漂流,海面漂浮的冰山,极低气温)。
(5)要求学生从图中读自然带的变化既有南北(从赤道到两极),又有(从沿海到内陆)变化。图中P大陆是澳大利亚,其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符合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东西更替、南北延伸的则符合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两者影响因素分别为热量和水分。
(6)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草原地区发展畜牧业,其地域类型必然是大牧场放牧业,同时也需优越的条件,分析其区位条件可以从自然条件草场、气候条件,社会经济如农业技术、交通和地广人稀等方面考虑,尽量回答全面。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的交通状况图,读后回答题。

小题1:.从图中的铁路线分布,可以推断其路线选择的主要经济功能为( )
A.促进内陆资源的出口
B.促进重要自然资源的进口
C.促进内陆国土的开发
D.促使人口向内陆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