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题《水的运动》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八)
A.3时左右为涨急时刻 B.在一个涨落全潮过程中,泥沙总的运移情况是向下游移动 C.河流流速越小,沉积作用越显著 D.9时至12时泥沙主要由河口输往下游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材料可知,河流河口段是径流和潮流相互作用的区段,即河口流速最大时,潮流的速度最小;河口流速最小时,潮流的速度最大。落急是指潮流流速由最大减小为0的阶段,即河口流速增至最大的阶段。读图可知,3时左右为落急时刻,而河口含沙量最大的时刻出现在图中的5时左右,由此可判断B选项正确。
【小题2】由材料可知,在径流和潮流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泥沙频繁地悬扬和 91eXAm.org落淤,前进和后退,可排除C;读图可知,当河口流速大于0的时候,由河口输往下游的泥沙要大于当河口流速小于0的时候由潮流输往上游的泥沙,故选B。或者根据常识也应知道河流的泥沙总体运行趋势是流向河流下游的。
考点:河流、潮流流速与含沙量及泥沙的运动方向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从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该河流的补给水源包括( )
①大气降水 ②高山冰雪融水 ③湖泊水
A.①②③
B.只有①②
C.只有①③
D.只有②③
【小题2】若在图中甲处修建一水库,该工程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植物蒸腾
D.地表径流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河流和水循环。
【小题1】从图中降水的信息可判断出大气降水是河流的 一种补给方式;图中河流发源于有冰川覆盖的高山6 000米,因而高山冰雪融水也是重要的补 给水源;河流的上游有大的湖泊,因而湖泊水也是其补给形式。
【小题2】修建水库后,河流的径流量发生变化,河流属于地表径流环节。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某外流河的上游流域内发生了某种地理事件,导致该河下游流量过程发生变化。读图8,完成25~26题。
小题1:该河流在其上游流域内发生的地理事件不可能的是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河流流域的开发与治理和读图分析能力。
小题1:图示反映该事件发生后,该地区的河流流量加大,且洪峰提前,故判断为植被破坏,导致上游汇水加快,故C错误。
小题2:直接从图示反映事件发生后,河流流量甲大,且洪峰提前,故判断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流量季节变化加大,洪涝灾害多发,故选A项。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示信息分析,难度一般。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图及材料,回答问题:(5分)
(1)上左图中N河段上游有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说明其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1分)
(2)怒江是我国尚待开发的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之一。上右图为规划中的梯级电站示意图,怒江规划开发河段长742千米,天然落差为1578米。简要评价怒江水电能源基地开发的条件。(4分)
参考答案:(1)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水流急;支流众多,流量大。(1分)
(2)有利:怒江自然落差大,水量大,水能丰富且集中;多峡谷,利于建坝。不利:地形复杂,生态脆弱;交通不便,开发难度大;远离能源消费市场,输电困难;经济欠发达,资金不足。(4分)
本题解析:(1)水能资源丰富要具备二个条件。一是落差大;一是流量大。(2)评价怒江水电能源基地开发的条件。从有利和不利二方面分析。其中有利条件是水能丰富;不利条件是地形复杂,生态脆弱;交通不便,开发难度大;远离能源消费市场,输电困难;经济欠发达,资金不足。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俯视图”,箭头表示洋流的分布位置及流向。读图回答下题。1.图中③、④所在的大洋环流位于2.图中洋流3.下列洋流附近海域有世界著名渔场的是
A.北半球中高纬,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南半球中低纬,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北半球中低纬,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D.南半球中低纬,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E.①为西风漂流
F.②为暖流
G.③位于大西洋东岸
H.④位于大洋洲东岸
I.①
G.②
③
④
参考答案:1. B
2. D
3.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图示中低纬洋流受信风和中纬西风的影响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判断是南半球;图中③、④所在的大洋环流应是南半球的中低纬环流。B正确。
2.①是赤道暖流,②是高纬流向低纬的寒流,③也是寒流,在900W附近,应位于太平洋东岸;④洋流位于1800经线附近的暖流,应在太平洋,因在南半球判断为大洋洲的东岸。D正确。
3.按图中各洋流所在位置可知①印度洋上南赤道暖流,②是大西洋上的本格拉寒流,③ 是太平洋的秘鲁寒流,④是太平洋上的东澳大利亚暖流。③洋流附近是世界著名的由上升流形成的渔场。选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洋洋流知识。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区域地理环境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