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水的运动》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A.若P河道为该河主航道,则该河段的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 B.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则Q河道将慢慢变深 C.若河流上游修筑水坝,则河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可能加快 D.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右图中沙洲面积变化分析,4月、7月沙洲面积小,说明河流水位较高,该地区有两次汛期,所以该地位于东北地区,D对。
【小题2】若P河道为该河主航道,根据北半球向右偏,P为河流右侧。结合指向标,该河段的流向为由东流向西,A错。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北半球向右偏,则Q河道将慢慢变深,B对。若河流上游修筑水坝,则河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可能减慢,C错。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下游水流较慢的地方,D错。
考点:地转偏向力,不同区域河流水文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2月大洋表面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代表的是下列渔场中的_______。(填字母)
A.北海道渔场
B.秘鲁渔场
C.北海渔场
D.纽芬兰渔场
(2)图中A海区等温线比B海区等温线稠密,说明A海区海水的温度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大洋西岸等温线相比,大洋东岸等温线在甲处海域向________(南、北)凸出,原因是甲处受______________(洋流名称)的影响;在乙处海域向________(南、北)凸出,原因是乙处受______________(洋流名称)的影响。
(4)试分析洋流对甲、乙两海区沿岸气候的影响。
参考答案:
(1)D
(2)南北温差大;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3)南;加那利寒流;北;北大西洋暖流
(4)①加那利寒流降温减湿,对沿岸荒漠的形成起了一定作用;②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本题解析:图中A位于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强烈,营养盐类丰富,形成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处,南北温差大,因此等温线密集。读图可知,甲处等温线向南凸出,为受加那利寒流影响,寒流降温减湿,对沿岸荒漠的形成起一定作用;乙处等温线向北凸出,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起很大作用
点评:世界洋流分布和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某地区地形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甲河河源的补给主要是
A.大气降水
B.冰雪融水
C.湖泊水
D.地下水
【小题2】当乙地与北京同时日出时,则
A.乙地与北京同时日落
B.北京日出越来越早
C.太阳直射点一定在北半球
D.北京日出东南方向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读图可知,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区位于苏门答腊岛,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故甲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
【小题2】当乙地与北京同时日出时,则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半年,故北京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乙地日落时间比北京晚;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由于没有给出日期,故不能判断北京日出时间是越来越早还是晚,故选D。
考点:该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水循环示意图”(图4)(图中数字表示水循环环节),回答问题。
小题1: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东亚地区:环节①水量7月份较小
B.南亚地区:环节②水量1月份较大
C.地中海沿岸:环节③水量7月份较小
D.开普敦附近:环节⑥水量1月份较小
小题2: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人类对环节①施加影响最大
B.跨流域调水可以调节环节③水量的季节变化
C.修建水库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
D.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环节⑤和⑥的水量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
小题1:结合图示知,①、②、③、⑥分别为水循环的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和植物蒸腾,地中海沿岸7月份降水较少,地表径流较小。
小题2:④、⑤分别为水循环的下渗和地下径流。目前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修建水库可以调节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并增加水库区的下渗量,植树造林可以增加下渗量和地下径流.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地球上的水在永恒的运动中,牵动着我们人类的发展。
读水循环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该示意图中四个箭头共同表示的水循环是
[?]
A.海上内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
D.地表水与地下水间循环
2.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
A.①蒸发
B.②水汽输送
C.③降水
D.④地表径流
参考答案:1.C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环境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