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5-29 09:33:00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该图中左图表示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某种关系。a为甲、乙间相互作用,b为甲、丙间相互作用。右图为我国内陆某地自然景观。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若a形成化石,b形成右上图中的景观,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表示大气圈 B.乙占有甲的全部 C.乙表示岩石圈 D.乙影响丙的演化
| 小题2:右上图所示的区域具有的特征有 ①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②生态系统比较脆弱 ③植被根系比较发达 ④径流季节变化较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小题1:化石的形成与生物圈、岩石圈有关,图2中的景观为风蚀蘑菇,其形成与大气圈、岩石圈有关,由此可以确定出甲为岩石圈,乙为生物圈,丙为大气圈,生物圈会影响大气圈的演化。 小题2:图2所示的区域为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植被稀疏,土壤有机质含量少,风力作用强烈,而流水作用微弱。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图是“岩石风化与气候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岩石风化最强烈的地区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岩石风化最强烈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 A.高温少雨 B.高温多雨 C.低温多雨 D.低温少雨 3、岩石风化程度与气温、降水量的关系最确切的是 [? ] A.岩石风化程度与年均温呈正相关 B.岩石风化程度与年均温呈负相关 C.岩石风化程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 D.岩石风化程度与年降水量呈负相关
参考答案:1、D 2、B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 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从多种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可以看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据此回答1—3题。 1、有关气候与土壤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少 B.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都较快 C.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多 D.气候只能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2、陡峭的山坡上难以发育成深厚土壤的原因是 [? ] A.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 B.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 C.光热条件太差 D.水分条件太差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气候湿热地区发育了有机质含量较低的酸性土壤 B.气候干旱地区发育了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碱性土壤 C.火山爆发喷出的尘埃在大气中滞留会削弱太阳辐射和降低当地气温 D.生态系统的变化不会影响地貌变化
参考答案:1、B 2、A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水分在地表结冰而不能渗入土壤,会使麦苗窒息或遭受冻害。为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中央气象台适时发布北方冬麦受旱区适宜灌溉气象等级预报。如图是中央气象台发布的2011年2月20日~24日的预报图,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1.影响图示地区适宜灌溉气象等级的主要因素是2.灌溉气象等级的分布规律与下列何种地域分异规律相近 A.降水 B.气温 C.地形 D.海陆位置 E.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F.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G.垂直分异规律 H.地方性分异规律
参考答案:1. B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题干中材料可以看出,适宜灌溉气象等级主要由气温影响。 2.气温反映的主要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域分异规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中央气象台适时发布北方冬麦受旱区适宜灌溉气象等级预报为材料,考查了学生对地带性分异规律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是(?) ①气候?②岩石?③三峡工程?④森林公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自然地理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1)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气温、降水、热量、光照)、土壤、植被、河流等。(2)人文地理要素主要包括资源、交通、人口、城市、工业、农业、城市化水平、科技等。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