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5-29 09:42:05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下列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要素排序正确的是? (? ) A.面积大小:中部>西部>东部 B.人口多少:东部>西部>中部 C.省区数量:东部>中部>西部 D.发展水平:东部>中部>西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经济发展差异。A项面积大小:西部>中部>东部;错误;B项人口多少:东部>中部>西部;错误;C项省区数量:东部>西部>中部;错误。故选D项。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读“欧洲部分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河流(A、B、C)各是哪条河流?各具有什么突出地位?分别注入哪里? 2.A河流航运价值最大,请简述其形成原因。 3.A河流沿岸一些传统工业城市经过整治,使该河已经从过去的“资源开发阶段”发展到今天的“休闲与审美时代”;流域中最具代表性的工业区是哪里(D、E、F)?该工业区采取了晚些综合治理措施? 4.欧洲各地距海较近,对气候带来明显影响。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原因对于欧洲的气候带来较为明显的影响? 5.近海位置对于欧洲许多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的条件?
参考答案: 1.河流A是莱茵河,是欧洲乃至世界航运最繁忙的河流,注入北海;B是多瑞河,是欧洲流经国家最多河流,注入黑海;C是伏尔加河,是世界最长的内陆河、欧洲最长的河流,注入里海。 2.莱茵河全年水量丰富,水流平稳,含沙量小,无冰期;因所流经地区大部为欧洲中部及西部平原,地势低平水流平稳;大部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气温变化幅度小,降水较多,流量大,全年可通航;这些是航运便利的自然原因。莱茵河干支流流经国家较多(奥地利、列支敦士登、瑞士、法国、德国、卢森堡、比利时、荷兰),且都是经济发达国家,航运需求量大;河口处为世界著名港口鹿特丹,又与多瑙河等河流有运河相通,以上都为发展航运、提高航运价值提供了有利条件。 3.莱茵河流域最著名的工业区是鲁尔工业区(D),采取的综合治理措施主要有: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的多样化;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繁荣经济和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4.三面临海,多半岛、岛屿和漫长曲折的海岸线;地势低平,山脉多东西走向,利于海洋湿润的空气深入内陆;西风及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使欧洲比同纬度地区冬季的气温偏高,降水较多。 5.海洋不仅可调节气候,也为国家的商业活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海洋运输的优点是运量大、运费低,特别适合世界范围的长距离运输。海岸线较长、又多良港的国家,可以充分享受到对外贸易和之通的便利。欧洲许多国家的发展,与其近海的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自然原理的应用与分析能力、读图与空间联系能力、根据具体环境条件对地理事物的综合思维能力。 应用的相关知识包括(1)世界各大洲主要河流的流向、水文特征,及其相关的地形、气候的影响。(2)与莱茵河可以相比较的如北美洲的圣劳伦斯河,同样经过工业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也是流经不同国家的河流,同样注入大西洋,二者有什么相异点。(3)世界上一些内陆国家的地理特征,以及其位置对该国发展带来的影响。(4)河流与流经地区的生产、生活、人文特征、文化发展的关系。 第1题:从图中经纬度 海陆轮廓及河流流向等信息,可判断A、B、C各是什么河流。 第2题:从图中联想欧洲地形分布、气候类型及水文特征,思考A河流经地区,从自然原因及人文条件思考航运价值大的原因。 第3题:莱茵河流域最重要的工业区是鲁尔工业区,对于莱茵河的环境影响极具代表性。其治理措施也对世界上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第4题:通过欧洲地图,可以看出各地距海较近,因而使各地深受海洋影响;但除此之外的其他条件,要从地势、地形、风向、洋流等方面考虑。 第5题:近海位置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常常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位置的重要因素。从海洋调节气候、交通运输、商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来思考,就可以解答本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下表,回答题。
?
| 水资源
| 人口总数
| 耕地资源
| 东北
| 5.56%
| 8.76%
| 16.97%
| ?
| ?
| ?
| ?
| ①
| 46.44%
| 19.55%
| 14.44%
| ②
| 33.72%
| 38.64%
| 25.1%
| ③
| 6.14%
| 26.02%
| 31.9%
| ④
| 8.14%
| 7.03%
| 11.9%
| ? 小题1:表中①②③④所对应的地区分别是 A.东南、西南、华北、西北 B.西南、东南、华北、西北 C.东南、西南、西北、华北 D.西南、东南、西北、华北
| 小题2:①、②、③、④所对应的地区中,人均耕地资源最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直接根据表格资料分析,①地区水资源最丰富,判断为西南地区;②地区的人口总量比重最大,故判断为东南地区;③地区水资源最少,而耕地资源最多,故判断为华北地区;④地区水资源少,人口比重最少,耕地面积少,故判断为西北地区。 小题2:直接应用表格数据,以耕地面积比人口总数计算,②地区的人均耕地资源最少。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掌握我国的人口、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的区域分布概况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人口数量和耕地比重进而计算并比较人均耕地资源数量。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图1,回答1—2题。
 小题1:该图表达出的含义是? (?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
小题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
A.发展方向? B发展水平? C.发展条件? D.生活特点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该图表达出的含义是根据降水的状况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和干旱区。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符合的是D。
小题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地理环境决定区域的发展方向,我们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2010年7月8日,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投入运行。该工程线路全长1907公里,途经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上海八省市。据了解,该工程投运后,每年可向上海输送32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可节省原煤15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过3000万吨。结合“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线路图”(图4),回答问题。

小题1:向家坝——上海特高压输电工程有利于解决的问题是
A.水资源紧张
B.资源浪费严重
C.自然资源的分布与生产力的发展不协调
D.资源的利用率低
小题2:向家坝——上海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的意义是
A.有利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保护了大坝所在地的土地资源
B.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局面,改善当地环境质量
C.解决沿线广大地区人口的就业问题,减少了金融危机造成的巨大冲击
D.缩小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彻底改变东部地区能源少的问题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跨区域调配。
小题1:该输电工程主要是向长三角地区输送电力,以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故选C项。
小题2:该工程建设既有利于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但可能加重了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把大量的能源供应东部地区,故利于缓解长三角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且以电力部分取代了煤炭,可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利于保护环境。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