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读“1998——2006年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变化图”,回答1—2题。

1、读图可知
[? ]
A.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在2000年达到最大值
B.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能源净进口量呈现上升趋势
C.1998~2006年期间我国一直进口能源,没有出口能源
D.图示大多数年份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大于消费总量
2、能源安全是我国目前的一个紧迫而重大的问题。下列措施能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是
①参与国际能源开发,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
②加大能源战略储备,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
③全面禁止采挖煤炭,使用新能源替代煤炭
④倡导绿色消费,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 ]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1、B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西南地区主要自然资源潜在价值(统计数未包括西藏)统计表”,回答
地区
| 资源潜在总值占全国比重(%)
| 资源人均潜在值(全国平均数为100)
| 资源结构(%)
|
农林牧资源
| 矿产水能资源
|
全国
| 100
| 100
| 65.1
| 34.9
|
西南
| 23.3
| 119.2
| 49.4
| 50.6
|
四川
| 14.4
| 147.4
| 43.1
| 56.9
|
云南
| 4.2
| 127.3
| 49.2
| 50.8
|
?
关于西南地区主要自然资源潜在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农林牧资源总值接近全国的一半?
B.人均资源潜在值超过全国19.2%?
C.四川省人口多,人均资源总量低于云南省?
D.按当地资源配置,本区发展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的潜力巨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解答,西南地区的农林牧资源49.4%是资源结构,是和本地区的矿产水能资源比重比较,而不是全国的农林牧资源进行比较,所以A选项错误;人均资源潜在值超过全国19.2%,表述正确;C选项,四川省人口多,人均资源总量低于云南省从本表中看不出来,因为本表表示的是自然资源的潜在价值,而不是自然资源的总量,所以C错误;D选项,该地区矿产水能资源较为丰富,适合发展有色金属冶金,但石油化工是市场指向性工业,该地区交通不便,不适合发展。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关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B、人类社会的发展水平越高,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就越大
C、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受自然条件影响的程度逐渐下降,并且能够日益广泛和深刻
? 地改造和征服自然环境
D、自然灾害的发生主要是自然原因造成的,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只能听从自然的摆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200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12月7日至18日世界气候大会在哥本哈根召开,会议最终没有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现象与全球气候变暖无关的是
A. 海平面上升? B. 粮食减产? C. 物种灭绝?D. 火山地震
2.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①喜马拉雅山雪线会降低?②温带地区粮食产量下降
③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度方向延伸?④高纬度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下列哪些措施可以应对气候变化
①发展低碳能源经济?②提高植被覆盖率
③加大污染治理的力度?④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加强国际合作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1.D? 2.B? 3.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2008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世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生物能源的挑战”。据此回答题。
1气候变化威胁世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不可能是
A.气候变化造成可耕地退化?B.灾害性天气增加,粮食减产
C.加剧病虫害的流行和杂草蔓延?D.气候变化导致农业投入减少
2中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美国。我国不能效仿美国大力发展玉米燃料乙醇产业,其制约因素有 ①我国人口众多,粮食消费量大 ②耕地退化严重,粮食生产压力大 ③用玉米生产乙醇成本高 ④畜牧业发展迅速,饲料玉米消费量大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参考答案:
1.D
2.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