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土地覆盖是植被、土壤、河湖、沼泽及各种建筑物等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图中O点为1980年中国土地覆盖重心,它相对于中国大地坐标原点(34°N,109°E)向正西偏531 km,向正北偏448 km。关于1980年到2000年中国土地覆盖重心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心从O点移到P1点是东北地区气候变暖、降水减少的结果
B.重心从O点移到P2点是西北地区生态退耕的结果
C.在气候和某种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
D.在气候和某种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重心向东北方向迁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重心向P1点移动是因为气候变暖,东部地区降水增多引起的,而向P2移动不仅是西北地区生态退耕,还有其他的人为影响因素,如南方地区的封山育林等;由图可知,气候的影响强度大于某种人为因素,在这两者共同作用下,重心将向东北移动。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地球工程”包括:发射反光板到太空、人工造云、人工制造巨型“树木”、人造“火山”向空中释放硫化物以反射太阳光等。2010年10月29 日联合国宣布在全球延缓实施“地球工程”。回答1~2题。
1、“地球工程”旨在遏制恶化的趋势。
[? ]
A、大气污染
B、湿地丧失
C、物种灭绝
D、全球气候变暖
2、依据整体性原理,联合国延缓实施“地球工程”的理由不可能是
[? ]
A、影响生物多样性
B、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C、影响气候及生态系统
D、增强自然灾害风险
参考答案:1、D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关于交通运输的错误叙述是( )
A.公路运输的应用最广,对各种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强
B.大宗需长距离运输的货物,应选择铁路运输或水路运输
C.水路运输的历史悠久,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最小
D.航空运输的速度快、运量小、能耗大、运输效率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输方式特点,主要考查考生对运输方式的特点的认知水平。水路运输的历史悠久,但是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最大所以答案选C。
考点:运输方式特点
点评:该题难度小,主要考查考生对运输方式的特点的认知水平。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干物质是指有机质在60℃~90℃的恒温下,充分干燥,余下的有机物的重量,是衡量植物有机物积累、营养成分多寡的一个重要指标。读下图“高原和平原冬小麦生长期内干物质累积曲线图”,图中信息显示,高原地区冬小麦收获时的干物质量大于平原地区,对这种结果影响较小的是

A.热量充足
B.光照强
C.昼夜温差大
D.生长期长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青藏高原的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所以光照强。大气保温效应差,所以昼夜温差大,积累的养分多。气温较低,作物成熟需要的生长期长。所以积累的干物质量大于平原地区。山东的平原地区比青藏高原的热量充足,干物质积累量却小于青藏高原,说明热量影响较小,A对。B、C、D错。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的匹兹堡
A.资源充足
B.环境恶化
C.人地关系不协调
D.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的匹兹堡,附近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几乎无工业可言,区域经济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人地关系基本协调,故选A项。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