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二)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由于该地一年中正午时旗杆影端都不指向南方,即太阳直射点不可能位于该线以北,因此可排除位于南半球的C、D项;①、③时杆影为零,即发生了直射现象,又可排除A项;故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上,纬度为23.5°N。
【小题2】旗杆影端位于②位置时,杆影指向北方且迭一年中的最大值,说明该日太阳直射点离北回归线最远,可能是12月22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为北半球四个地点冬至日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四地中可能位于赤道的是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赤道终年都是昼夜平分,即昼长为12小时,根据图中提供的日出、日落时间即可计算出只有D的昼长为12小时
考点: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点评:本题其实其他都可以不考虑,只需要找到昼长时间等于12小时的即可完成任务,没有必要去把每一个字母所代表的纬度位置弄出来,那样可能就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尽管其中每一个字母所代表的纬度位置是可以判断出来的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结合大别山山麓与山顶太阳辐射强度及其垂直变化率折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该地太阳辐射强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麓始终大于山顶
B.山顶始终大于山麓
C.1~8月山麓一直增大
D.9~12月山顶一直减小
小题2:关于该地太阳辐射垂直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7月最大
B.12月最大
C.6月随高度递增
D.11月随高度递减
小题3:该地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月份不是6月,而是8月,其主要原因可能为8月
A.太阳高度大
B.白昼长
C.晴天多
D.阴雨天多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结合大别山山麓与山顶太阳辐射强度及其垂直变化率折线图,4月中旬到8月中旬山顶太阳辐射强度小于山麓,8月中旬到9月中旬山顶太阳辐射强度等于山麓,9月中旬到次年4月中旬山顶太阳辐射强度大于山麓。1~8月山麓太阳辐射强度一直增大,9~12月山顶并非一直减小,10~11月山顶太阳辐射强度呈上升趋势。
小题2:结合大别山山麓与山顶太阳辐射强度及其垂直变化率折线图可知,该地太阳辐射垂直变化率达-11 W/100m,垂直变化达最大,12月垂直变化率达7.5 W/100m,6月随高度递减,11月随高度递增。
小题3:大别山地区由于地处江淮地区,6月份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阴雨连绵,多云雾,对太阳辐射削弱强。8月受副高影响,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故该地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月份不是6月,而是8月。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图回答(14分)
(1)此时为 (节气)日(北半球)前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
(2)A地地处五带中的 带,此时澳大利亚的季节是 季。
(3)此时A点太阳高度是 ,这一天中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
(4)某物体从A点向正南作水平运动,先是向 (东、西)偏,后向 (东、西)偏。
(5)这一天杭州(约1200E、300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 ,次日以后3个月内,杭州的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 , (2分)。
(6)AB线正处于 (晨、昏)线上。A点的昼长为 小时,A点的日出时间是 时。
参考答案:每空1分,共14分
(1)冬至日 23.50 S
(2) 北温带 夏季
(3) 00 , 900
(4) 西 东
(5) 36.50 昼短夜长,昼变长、夜变短 (2分)
(6) 昏 4 小时, 10 时
本题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应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此刻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5°S )。
第(2)题,A地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地处五带中的北温带,北半球为冬季,则此时澳大利亚的季节是夏季。
第(3)题,因为A点在晨昏线上,故此时A点太阳高度是00,由于B点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太阳又直射南回归线,故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900。
第(4)题,本题考查地转偏向力对地表运动物体的影响。某物体从A点向正南作水平运动,先是向西偏,越过赤道后向东偏。
第(5)题,这一天杭州(约1200E、300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是:H=900-(30o-23.50)=36.50 ,次日以后3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向北移至赤道,故杭州的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昼短夜长,昼变长、夜变短。
第(6)题,AB线正由白昼进入黑夜,处于昏线上。由图可知,A点14点日落,故A点昼长为(14-12)*2=4小时,又因为(12-日出)*2=昼长=4小时,故A点的日出时间是10时。
考点: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涉及的考点有太阳直射点的确定、热量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判断、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等知识点,试题综合性强,学生只要掌握光照图的判断技巧就不难作答。
【知识小结】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本题难度:困难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大气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