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二)
A.非洲 B.大洋洲 C.南美洲 D.欧洲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日期分界线一条为180°经线,另一条为0:00所在经线。根据图中EF是昏线,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所以OF为0:00所在的经线,OG是180°,所以OF为45°E。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2】45°E的地方时为0:00,135°W的地方时为12:00,所以非洲全部位于夜半球,欧洲纬度高,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3】根据图示: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地球公转的位置接近近日点,江淮地区正处于梅雨季节,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北半球局部地区经纬网和某月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以下问题。
【小题1】导致图中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洋流
C.纬度
D.地形
【小题2】若④城为白天,据图中晨昏线判断③的地方时约( )
A.8点
B.12点
C.16点
D.20点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通过观察等温线弯曲和海陆分布就可得出答案A。
【小题2】结合图文信息找出晨昏线,④城为白天,此图为北半球局部地区图,判断图中经线是西经,最后判断60°W的时间为0点钟,最后读出(计算出) ③城(约为120°W)的地方时约20点钟,因此选D。
考点:气温影响因素、时间计算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夏至日北京时间12:40,25°N以南的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测得该地太阳与头顶的夹角达到该日的最小值(如下图)。完成下列两题。
【小题1】此时太阳悬挂在该地 的天空上( )
A.正南
B.正北
C.正东
D.正西
【小题2】该校所在的地理位置是( )
A.(125°E,20°N)
B.(110°E,24°N)
C.(125°E,24°N)
D.(110°E,20°N)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在23.5°N,该地太阳与头顶的夹角达到该日的最小值时为当地的正午,从图中可看出该地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86.5°。根据公式正午太阳高度H=90°-直射地与所求地纬度差,可算出该地可能位于27°N或20°N,材料中提到该地位于25°N以南,因此该地位于20°N,此时太阳县挂在该地正北的天空上,B正确。
【小题2】北京时间12:40时该校地方时12点,该校较北京时间晚40分钟,说明该校位于120°E西10°,位于110°E.因此该地位于(110°E,20°N),D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地方时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该图中,虚线MH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该图表示北半球②该图表示南半球③MH为晨线④NH为晨线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小题2】此时,北京时间为7月 ( )
A.6日12时
B.7日12时
C.6日24时
D.5日24时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晨昏线和时间问题的综合分析。
【小题1】根据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应为6时或18时,而阴影部分为7月6日,与非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则两条分界线应为0时或180°,结合M、N点的6点和18点的分布,判断E点所在经线为0时。而7月份,北极地区应有极昼现象,而南极地区应有极夜现象,结合图示E点所在经线为0时,则判断E点经线所在一侧为夜半球,故图示为南半球,则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则顺着自转方向HM即将进入夜半球,为昏线,而HN即将进入昼半球,为晨线。
【小题2】根据图示的自转方向为顺时针,阴影部分为7月6日,E点所在为0时,则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而F点所在经线为180°,则E点所在的经度为60°W,计算北京时间为7日的12时。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及.. | |